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北京—沈阳经济区投资洽谈会”在北京的辽宁大厦举行。作为一项承载着给北京企业“走进辽宁”打开窗口,同时推动辽宁企业对标北京企业先进经验和做法的活动,现场吸引了1500多名嘉宾参会。
对此,辽宁省商务厅厅长宋彦麟欣喜不已:“大家对辽宁表现出十足的兴趣,这次会议说明大家开始重拾信心,对辽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过去由于各种因素让很多企业家对辽宁省营商环境报以怀疑的态度,甚至有“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坊间传言。而这半年来,这种观点正慢慢转变。
优化营商环境是关键“一仗”
img.php.jpeg
今年年初公布的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让人眼前一亮。在谈及2017年重点工作时,“抓好关键性改革,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放在了第一条。今年,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打造“诚信辽宁”。
与此同时,报告明确提出了“八个凡是”原则:凡是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规章、文件一律清理、修改或废止;凡是没有法定依据的审批、审查、投资限制、资格认证、中介服务、行政收费一律取缔;凡是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准入门槛一律破除;凡是限制民营企业、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的各种壁垒一律拆除;凡是政府依法作出的书面承诺,必须按期兑现;凡是对企业进行的执法检查,必须制订计划、经过批准、公开公告,不准随意处罚;凡是企业和群众对损害营商环境的举报投诉,必须在七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凡是违反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行为,一律追责问责、严肃处理,并公开曝光。
实际上,去年12月7日,全国首部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地方法规——《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经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一审全票通过,于2017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八个凡是”正是《条例》的核心精华。
辽宁省为何如此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提出了‘四个着力’的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还专门就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为了把‘四个着力’要求和这一重要批示精神落实好,辽宁省委、省政府把2017年确定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小康》记者专访时曾说道。
改革以立法先行,彰显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要将这项工作真正推进离不开顶层设计。在省委、省政府层面,辽宁省成立了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双组长,并将44个省直相关部门以及14个市政府主要领导人都纳为小组成员,负责统筹组织工作。同时,重新组建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以下简称“营商局”),负责推进落实工作。此外,在14个市也都组建了专门的营商环境建设监督机构,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第一责任人”,并将这项工作向县、区深入推进。由此,形成了省、市、县“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有组织、有条例,关键是要抓落实。2月9日,就在《条例》正式施行一周后,辽宁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并印发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实施方案》。
这半年来,辽宁省以“八个凡是”精神,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学习宣传《条例》、推进简政放权、完善政务管理、规范行政执法检查、规范涉企收费、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加大涉企判决执行力度等方面推动《条例》贯彻落实。从6月份开始,还对《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在贯彻落实《条例》过程中,不仅对现有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进行了清理,也推进了“放管服”改革,并深化了机构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更加强了信用体系建设,而且通过加大宣传,逐步改善了民众对辽宁营商环境的认知。此外,在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中,辽宁省通过自查、督查等形式,抽查、复查、明察暗访等方式,电话、网络、微信等渠道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对于其中的典型案件,辽宁选择第一时间问责、第一时间曝光,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有力推动了问题整改。
6月14日,营商局通过电视、网络和各大主流媒体曝光了6个典型案例。相关责任单位立即行动,立行立改,制定整改方案,其中高速公路ETC办理过程中存在充值后到账慢、余额查询难、单位用户开具发票便捷度低等问题一经曝光,就引起了ETC公司的高度重视。他们很快找到了问题根源:委托银行发行为主、自营为辅的发行模式虽然提高了发行效率,但银行的主业不在此,难免会有轻服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