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1月15日消息(记者 贾宜超)1月15日,首台保税维修飞机发动机交付仪式活动在成都市双流综保区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举行,与会人员共同见证了首台境内飞机发动机入区维修和首台境外飞机发动机交付使用。
四川国际首台保税维修飞机发动机交付使用,标志着航空发动机维修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必将为成都航空维修产业规模倍增、能级跃升注入新的动力活力,必将成为成都乃至全国航空维修产业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活动开始前,四川省副省长朱鹤新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副总裁、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董事长柴维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副总裁王明远,深圳航空公司副总裁肖坤洲进行了会晤,双方就国航、深航进一步支持四川民用航空发展,扩大国际远程航线运营规模、加强国内航线布局、加大货运投入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在中央、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四年的努力,四川国际新厂房从第一稿图纸设计和研究到厂房建设、调试、投运,终于迎来了第一台保税维修发动机出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新厂房配备最新科技设备,为世界上最精良、最先进的发动机大修和修理做好充分准备,年维修能力实现了倍增、达到300台,维修能力和技术在全国都处于前列。
按照以前的通行模式,当境外航空发动机需要在国内维修基地维修时,须先将发动机运输至境外申报出口,然后境外发动机供应商或修理厂家以“修理物品”方式进口该发动机方能进行维修。待境内厂商维修完成后,需再将发动机出口至境外转移物权后,再报关进口至境内,期间客户将支付更多的运费和等待较长的发动机维修周期。以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维修CFM56发动机为例,每台境外航空发动机往返于境外仅物流费用即需要约40万元,运输时间约1—2周。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入驻双流综保区后,在成都海关、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口岸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解决了企业开展境外发动机往返境外物流成本高的问题。2017年10月31日,第一台境外业务飞机发动机正式入区维修测试,到今日的交付使用,标志着境外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全流程顺利完成,也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困扰四川国际维修境外飞机发动机时发动机必须往返境外的尴尬局面,为航空公司大大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
活动宣读了商务部批复同意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在双流综保区开展境内外民用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改革试验任务是2017年四川自贸试验区改革任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第一个经国家部委审批同意后完成的改革试验任务。商务部批文明确指出,考虑到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开展境内外航空发动机维修业务,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延长产业链,推动成都临空经济发展,同意企业在双流综保区内开展境内外民用航空发动机维修业务。飞机发动机维修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特点,是航空维修产业的最核心部分,首台境内飞机发动机入区进厂维修和首台境外飞机发动机交付使用,标志着企业开展境内外航空发动机业务流程全部走通,将进一步推动航空维修产业发展。
下一步,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将以双流综保区为主体向国家部委申请区域整体开放开展境内外航空发动机及其部附件维修业务,吸引国内外优势航空维修企业聚集四川发展,形成四川省对外开放新优势、新增长极具有重要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