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市政府召开第1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两江新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到2015年,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将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新区框架基本形成。产业高地强势崛起,内陆开放高地初步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功能基本具备。经济总量(当年价)达到3200亿元,按不变价算年均增长23%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350平方公里,年均扩大30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达到350万人左右,年均增加30万人。“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00亿元以上。
“十二五”期间,两江新区将重点实施五大战略举措,暨打造“大产业”,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构建“大城市”,提升集聚辐射功能;汇集“大人群”,提升社会和谐幸福度;推进“大开放”,建设内陆开放的枢纽门户;创立“先行区”,领先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打造“大产业”,建设内陆高端产业的核心集聚区
围绕建设内陆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战略定位,整合要素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集群化、绿色化,打造“862”核心产业体系(发展汽车、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8大制造业,云计算、国际会展、商贸商务等6大服务业,建设金融和创新2大中心),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其中汽车产业2500亿元,电子信息2000亿元;云计算服务收入5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占全市比重超过20%;物流业营业收入3000亿元以上;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以上。
构建“大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
围绕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地标意义的建筑群,推动城市功能开发、形态开发,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重点推进观音桥、龙溪、两路等地区旧城改造,加快江北嘴、礼嘉、悦来等城市商业新中心建设,完善龙盛、蔡家-水土、北部新区等工业集聚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建设西部一流的国际化城市。
汇集“大人群”,建设民生幸福的宜居新区
坚持民生导向的开发之路,按照“规划先行、同步建设,高端引领、门类齐全,均衡布局、便民利民”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公共服务体系。到201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5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0万个以上,保障性住房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
实施“大开放”,建设内陆开放的枢纽门户
加强新区对内开放和区域合作,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门户,把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建成国家重要的保税物流基地、加工贸易基地和服务贸易集聚区,培育和打造专业交易市场、国际博览展销及“两江论坛”等国际交流品牌。瞄准全球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世界级大项目,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结算、服务机构,重点推进中韩产业园、中日产业园建设。到201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400亿美元;利用外资和内资累计分别达到200亿美元和5500亿元;入驻世界500强120家以上,集聚外资金融机构100家以上,离岸结算额超过1000亿美元。
创立“先行区”,领先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发挥先行先试优势,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率先突破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构建与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该《规划》是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规划》的推进实施,对于两江新区“乘大势创大业”,带动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