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中国结”造型桥塔。 南都记者 朱鹏景 摄
◎大湾区推动企业发展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企业发展的推动是巨大的。华发集团将充分发挥“4+2”业务格局的优势,在大湾区时代的城市、金融、投资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全力助推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 华发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徐荣
◎大湾区发展需要高校智力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大学的聚集和支持,珠海应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机会,吸引香港学者到内地研究,以此加强香港与内地高等院校之间的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科研水平,为未来发展打下智力基础。
———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副校长徐是雄
◎珠海应做粤港澳大湾区的心灵港湾
粤港澳大湾区在进行产业定位时,一定不要过于局限,大湾区各个城市的定位并不相同。要实现大湾区的平面化发展,需要每个城市各得其所、各具特色。粤港澳大湾区从不缺少贡献GDP的英雄,缺少的是心灵的港湾。珠海应当继续走轻资产的发展道路,在精神消费领域不断发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心灵港湾。
——— 著名经济学家,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马光远
◎粤港澳公用事业可合资合作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公用事业,可探索由粤港澳三方对供水、供电、医疗、教育、环保、网络通信等公用事业进行合资合作、共同管理、持股运营,既是实现资源共同配置,促进多元融合的切入点,同时还可直接解决民众生活需求,并得到大众的支持。
——— 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经济建设协进会理事长杨道匡
粤港澳大湾区时代开启,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蕴藏怎样的价值和前景?又将给地处“桥头堡”的珠海带来哪些利好?1月21日,南方都市报携手华发股份共同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时代下的机遇解读湾区沙龙分享会”。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做主旨演讲并与多位粤港澳专家学者齐聚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共同为读者解读大湾区时代下,珠海机遇与前景。
在“沙龙分享”环节中,马光远与华发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徐荣;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副校长徐是雄;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经济建设协进会理事长杨道匡坐而论道,一同深入透析大湾区与港珠澳大桥的机遇以及新时代珠海城市格局巨变。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委员、港珠澳大桥跨界通行政策研究工作小组组长苏毅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社会各界近300人在2018年新年伊始,分享了这场大湾区的思想与财富盛宴。
华发将致力转型与变革,引领行业发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时代下的机遇解读湾区沙龙分享会”举办方之一的华发股份深耕珠海数十载,近年来通过实施“立足珠海,面向全国”的发展战略,在巩固珠海房地产企业龙头地位的基础上,成功进驻上海、武汉、广州、佛山、中山、南京、苏州、无锡、沈阳、大连、南宁、威海等异地城市。华发股份通过创新战略布局,已经形成了以住宅开发为主业,商业地产以及智慧互联网社区、定制精装及建筑工业化等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
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史闻东在致辞中表示,2009年,华发股份的母公司--华发集团率先开启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建设。其中,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华发喜来登酒店、华发中演大剧院等已经先后投入使用,今年,珠澳第一高楼--珠海中心已经完成全球招商即将启幕,珠海首家超白金五星级酒店--瑞吉酒店也即将开门迎客,奠定了南湾人居升级发展的根基,不断提升着珠海宜居宜业城市建设水平。华发城市运营在十字门中央商务区首创的“政府指导而不出资、企业出资市场化运作”模式,也已经推广到珠海市所有的行政区和功能区。
史闻东表示,随着未来包括5G、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成熟,将最终会彻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改变现有的城市结构和房地产行业模式。华发也将对产品在内涵上进行迭代和升级,由纯粹的销售产品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行转型。在港珠澳大桥即将开通之际,配合着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华发股份将致力转型与变革,在整个湾区、乃至整个亚太区,再一次引领珠海房地产行业产品的发展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湾区”
马光远是国内知名的经济学者和财经评论员,中国经济界的重磅人物,南方人物周刊评选的“时代骄子青年领袖”,英国《金融时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专栏作家。近年来在宏观经济、产业政策、民间投资以及房地产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其对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演化逻辑的分析更是引发广泛关注。
如何展望中国经济前景?粤港澳大湾区又蕴藏哪些机遇?马光远当天作了题为“中国经济性周期下的城市化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主旨演讲,通过介绍中国经济最新表现以及在高铁、共享经济、无人机、量子通信、移动支付等前沿领域取得的新成就,驳斥了近期看空中国经济以及有关人民币汇率将暴跌的言论,对中国经济未来前景表达了强烈的信心与乐观。
马光远说,关于中国经济的增速,从2010年到现在,以前是两位数,后来是破9破8,2015年是破7,去年是6.9%。6.9%的增速根据有些人的说法:是26年以来中国经济最差的数据。但是千万不要误读这个数据,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高增长以后,经过了7-8年的调整,现在的经济增速还能维持在6 .9%,那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下一个30年,全球经济最有想象空间的地方仍然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