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努力扩大智能制造的应用领域,“不要成为国外智能制造装备的展示厅”。他建议不断提升现有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智能制造水平,积极促进航空航天、船舶海工、能源装备等领域示范性智能工厂建设。培育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
四十不惑,上海这座城市将拿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昨天,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大会发言,委员们就“再出发”的聚焦点、着力点各抒己见。
【科创中心建设】
整合科技资源,创建“上海实验室”
文/ 张骏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及张江实验室将提升我国在交叉前沿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正在建设的研发与转化创新功能型平台,将助力上海经济转型升级。
黄勇平委员发言。来源:东方网
“这些都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勇平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市委发言时表示,上海还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抓手,聚焦产业前沿需求,凝聚全市科研力量,参与科创中心建设。
“如何解决支撑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及装备、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上海经济发展八大重点领域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如何进行前瞻性布局来实现创新研究?亟待我们思考。”黄勇平说,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研发与转化创新功能平台将成为无源之水。
在黄勇平看来,上海拥有大批高质量的科技创新资源,有近70所高校,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为代表的上百家各类研发机构,30余家具有研究能力的三甲医院,以及400余家外资研发中心。他建议,可借鉴国家研究中心和正在筹建的国家实验室经验,创新体制和机制,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创建“上海实验室”。“可依据领域发展需要,对应不同的实验室。”
在黄勇平的设想中,“上海实验室”的定位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科技力量,为上海八大领域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前沿理论和创新技术,服务于科创中心建设。依托上海实验室,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瓶颈,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凝聚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国家的科技资源,协同攻关;建立以重大领域和成果为产出目标的科研体系,通过项目群的方式,灵活组织现有科研力量;以上海科技资源为母核,在共赢基础上吸引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优质科技资源,让他们主动加入科创中心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