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要持续深化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上海两会期间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为什么上海需要一个自由贸易港?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侨联副主席徐大振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表明了上海进一步开放的决心,这是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给上海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在2015年加入贸易便利化协定,2017年2月协定正式实施。徐大振认为,贸易便利化协定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指标,比如,通关时间、出口加工货物复进口免税、海关合作等。2013年,上海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扩大开放之后,上海如何与自由贸易、贸易便利化协定的要求匹配?如何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徐大振认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徐大振说,港口的功能在不断的提升,它已经不再是原有的,一种货物集散、装卸的场所,实际它的背后是一个贸易链、价值链。这个贸易链、价值链有哪些功能可以在上海口岸里面体现出来,跟港口的功能升级有密切关系。比如,货物的转运、加工过程中相关的一些增值服务需要放到港口的时候,能否提供一个贸易便利化的环境。同时,这个贸易便利化的环境,与现在的体制、机制吻合吗?如果不吻合,上海港口就需要一个功能升级的探索与尝试。因此,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港区进一步开放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
“从哪些方面来支持上海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徐大振从三个方面谈及,首先,在立法、政策体系方面来支持。国际贸易在口岸如何快捷、便利的实现流通,前提是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需求派生出跟贸易相关的一些增值活动,这是一个立足点。比如,集装箱的转运、货物的监管、加工等,这可能是派生出来的一个需求,基于这样的需求,进行政策的配套。 第二个方面,是政府职能的改革。纵向来讲,从中央层面、立法层面,有些事权通过制度机制的建立来支持,事权下放;横向来讲,就是跟贸易链相关的部门,贸易便利化涉及到的部门之间建立一个协和机制。第三个方面,通过信息化水平提升、支持货物流通过程中透明、公正的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