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贸通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企业成长故事]伟巴斯特:携手两江新区 全球汽车天窗巨头再扩能

   2018-02-07 1790
核心提示:大风,重庆。为了接受我们的采访,伟巴斯特重庆工厂(以下简称重庆伟巴斯特)董事总经理肖忠春早早地来到了位于两江新区礼嘉的办

    大风,重庆。

    为了接受我们的采访,伟巴斯特重庆工厂(以下简称“重庆伟巴斯特”)董事总经理肖忠春早早地来到了位于两江新区礼嘉的办公室。由于是周末,办公室里人并不多。

    但一楼的车间里却是另外一个场景:所有生产线都像上紧了发条一样正在全速运转,看上去,一切都热火朝天,井然有序。接待我们的伟巴斯特员工说,和往年相比,这个场景在今年出现得尤其频繁。

    这座工厂建立于2013年,占地36亩。2016年,重庆伟巴斯特交出了一份十分亮眼的成绩单——100万套产能,10亿元产值,并成为了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市场绝大部分整车制造厂的天窗供应商。

    今年,为了应对飞速增加的市场需求,重庆伟巴斯特决定再度扩能。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到2020年,该工厂的产能将达到180—200万套左右,产值3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产能也将使重庆伟巴斯特跻身其全球生产网络的第一梯队。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伟巴斯特对两江新区汽车产业的乐观态度。

    仅仅是在今年,两江新区就吸引了包括北京现代、科尔本施密特活塞、上海索菲玛等项目落户。一个集聚了福特、长安、力帆等整车制造厂和韩泰轮胎、蒂森克虏伯、菲特尔莫古等配套企业的汽车产业集群正在悄然改变中国汽车行业版图。

    据估计,到2020年,两江新区将形成370万台整车、300万台发动机的产能,可实现产值4500亿元。

    从2006年进入重庆市场,伟巴斯特已经在两江新区坚守了12个年头。如今一个轮回已过,双方再度携手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亦将是两江新区汽车产业接下来的看点之一。

    雄心勃勃的二次扩能

    今年11月1日,两江新区先进制造业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雾都宾馆举行。在签约仪式之前的记者见面会上,伟巴斯特中国区总裁贺雷德一出现,便成为了现场记者围观的对象。

    和他外国人的身份相比,贺雷德带来的消息或许更能满足记者们的“胃口”:伟巴斯特将投资1.5亿元,再度扩充产能。

    按照规划,这次投资将新增80-100万套产能,项目预计2018年投用,并新贡献10亿元产值。以此计算,到2020年,重庆伟巴斯特的产能和产值或将实现双双翻倍,分别达到200万套和30亿元。

    而在距离重庆伟巴斯特仅一条路之隔的地方,一个占地28亩的新工厂正在拔地而起。“现在进度很顺利,按照工期完成施工没什么大问题。”伟巴斯特员工说。

    这无疑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扩能计划。要知道,2016年,伟巴斯特在中国的销售额为66亿元。如果这一愿景成功实现,重庆伟巴斯特将能顺利超过其他生产基地,跻身其全球生产网络的第一梯队。

    截至目前,伟巴斯特共在全球46个国家设立了30多个生产基地,其中11个设立在中国。

    “过去几年,快速增加的市场需求逼着我们一次次挑战产能的极限。本次扩能之后,我们将能为西南地区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供给。”肖忠春说。

    这也道出了本次扩能的核心原因。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走强,两江新区作为全国汽车重镇的地位也开始凸显。有数据显示,2010年,两江新区的汽车产量为118万辆,而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悄然跃升至228.89万辆,年均增长率超过20%。

    在此基础上,两江新区作为西部投资热土的地位开始显现。仅在2017年上半年,两江新区范围内新开工项目达到了11个,新投产项目12个,总产值约为2160亿元。

    这也为伟巴斯特的扩能埋下了伏笔。据肖忠春介绍,2017年以来,东风小康、东风神龙、北汽银翔等区内外车企先后成为其合作伙伴。更加重要的是,重庆伟巴斯特已经成为了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绝大部分整车制造企业的天窗供应商。

    “重庆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未来的产品升级无疑也将给伟巴斯特的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肖忠春说。

    在他看来,这也佐证了伟巴斯特对重庆市场的高度重视。而纵观其发展过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2013年,伟巴斯特第一次扩能,决定将工厂搬迁至如今的礼嘉礼洁路。这一次,伟巴斯特投资640万欧元在36亩的规划用地上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厂房。

    “我们现在是重资产公司。我们也想用这样的方式表明我们对重庆和两江新区汽车产业的信心。”肖忠春说。如今,这座工厂的员工数量超过500人,同时也引入了多条国际先进的生产线。

    事实上,重庆伟巴斯特的发展历程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路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汽车产销2902万辆和2888万辆,连续9年产量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随着随着整车消费市场和售后服务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迅速,且发展趋势良好,不断转型升级,向专业化方向转变。

    从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来看,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0年,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6806.33亿元,而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已经增至33042.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48%,高于同期整车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

    “更重要的是,在伟巴斯特看来,中国汽车市场未来一段时间还将保持每年大约5%的增长速度,因此伟巴斯特将继续看好中国汽车产业的前景。” 贺雷德说。

    事实上,中国汽车市场的爆发,吸引的也远不止伟巴斯特一家。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已经有大陆集团、博泽、彼欧、江森自控等10多家国际零部件巨头宣布加码中国市场。

    看不见的高科技

    长期以来,汽车天窗都很容易被人忽视。但事实上,汽车天窗虽小,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品,其工艺之复杂、所需测验之多丝毫不亚于其他零部件。

    “技术和质量是汽车天窗的关键。如何实现在高速行驶中的自然、平稳以及和整车造型的匹配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肖忠春说。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二次扩能之后,除了产量上的提升,重庆伟巴斯特又会在产品上做出何种升级?

    大尺寸的全景天窗或将是方向之一。在重庆伟巴斯特的大厅里,四件天窗产品整齐排列在过道两边。其中最新的一件就是顶部安装的全景天窗。

    顾名思义,该产品的尺寸要远大于目前市场流行的小天窗,以满足消费者对更大视野的需求。从去年开始,重庆伟巴斯特开始研发该产品,并将于明年正式投产。

    重庆伟巴斯特的规划是,该产品在未来将实现80~90%左右的装配率,全面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据介绍,该产品的总成级别测验就有50项左右,另外还包括对100多个零部件的单独测验。

    据肖忠春介绍,每个部件都要承受严苛的汽车行业测试要求,比如模拟250公里/小时的车速下不能有震动噪音。“天窗的开发过程中,伟巴斯特要多个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和测试概念勾画、工程设计图、电脑模拟、样品制作、实验室测试、整车匹配测试等。”他说。

    这是重庆伟巴斯特产品研发的一个缩影。肖忠春透露,目前伟巴斯特每款产品的研发周期大概在1-2年左右。2016年,重庆伟巴斯特投入研发的经费就达到了4000万元。

    为了保证汽车零部件的质量,重庆伟巴斯特还在供应商管理中实施非常严格的工作流程,并执行与欧洲供应商相同的选择和评估标准。伟巴斯特将其供应商分为绿色、红色两级,合格的供应商为绿色等级,如果供应商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便会得到红色等级警示。若该整改仍无法保障质量,伟巴斯特就会取消其供货资格,另找新的供应商。

    此外,目前重庆伟巴斯特正在积极研究平台化的解决方案,以同时满足各种车型对天窗的需求。

    现在车型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满足这些需求对整车厂是个很大的挑战。为此,伟巴斯特推出了具有开创性的多元化车顶模块方案:一个白车身接口,众多车顶模块选择。

    伟巴斯特提供的车顶模块包括:普通的喷漆车顶、可开启的全景天窗车顶、经典的折叠天窗车顶,乃至太阳能天窗车顶等。不同类型的车顶模块能够匹配同一种车身框架,给整车厂带来更多的灵活性和效率,同时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而事实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正是此次重庆伟巴斯特扩能的另外一个原因。

    相比于欧美等地,中国的消费者更加注重驾驶体验,因此汽车天窗在中国的增长率要明显高于欧美市场。有数据显示,在欧洲天窗装配率大概只有25~30%,但是在中国市场达到了50%的比例,并还将持续增长。

    伟巴斯特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汽车消费者中有超过60%希望车辆能够配有天窗。而目前合资品牌的合资品牌车型的天窗装配比例已经超过60%,豪华车的装配比例达到100%。

    注重研发,这正是国外汽车零部件巨头所倚重的杀手锏之一。有研究数据表明,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强国企业巨头的研发资金占销售额比例大多集中在5%~10%;而以韩国为代表的行业次发达地区,其核心零部件企业研发资金占比大多处于0.8%~4%。

    “技术创新是永远不能停歇的,这是整个产业的趋势和要求。”肖忠春说。

    “两江新区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意识”

    如果说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是重庆伟巴斯特二次扩能的理性原因的话,那么,两江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提供的一系列人性化服务则是其中的感性因素。

    今年8月,当重庆伟巴斯特决定扩能的时候,新厂区所需的土地成为了最大的“拦路虎”。

    环顾四周,李尔汽车系统、瀚昂汽车零部件、平伟汽车模具等企业已经将该地块的工业用地瓜分一空。这让肖忠春等伟巴斯特高层颇为头疼。

    他们甚至做好了最为悲观的打算:一旦无法获得足够土地建厂,伟巴斯特将搬离重庆。

    无奈之下,他们找到了两江新区产业局。该局闻讯后,迅速对现场展开了调研,并给出了两个选择方案:一是在距离工厂一条路之隔的地方建厂,二将新厂建到鱼嘴。

    但在伟巴斯特看来,第二个方案无异于在重庆再建一个生产基地,而且成本太高。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方案也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两江新区产业局从获得信息,到最终给出两个高可行性的方案,只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大大出乎了肖忠春的意料。

    这只是一个缩影。在肖忠春看来,重庆伟巴斯特和当地政府的关系一直都处得非常愉快,“两江新区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意识,也很注重维护和企业的关系,并且还在不断努力打造规范化的营商环境。这也是我们坚守在两江新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据他回忆,去年,为了避免和附近工厂形成相互干扰,重庆伟巴斯特向两江新区建议在工厂之间的道路上修建隔音屏。两江新区相关部门闻讯而动,并于今年在礼洁路附近修建了该地区的第一段道路隔音屏。

    案例虽小,但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层次原因却值得剖析——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如何维护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亲商、安商、富商始终是一个巨大的课题。

    而在这方面,两江新区早已进行了多番布局。“两江新区各部门、直属企业和园区公司将继续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理念,为各项目提供最优质、全方位的政务及商务服务,努力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签约项目早注册、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在确保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帮助企业成长壮大,切实增强获得感。”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表示。

    其中的典型便是如今如火如荼的“放管服”改革。目前,两江新区全区已形成“1+8+39”的三级政务服务工作体系,在推行阳光政务,以及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两江新区也适时加大了对企业在研发、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的扶持力度,助力企业更好发展。四个“黄金10条”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出炉,为企业创造了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

    多重利好之下,两江新区的市场主体活力被彻底激发。有数据显示,2010年,两江新区市场主体仅有4285户,注册资金189.73亿元;而截止2017年年底,两江新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达到65892户,注册资金8544.6亿元(外资折合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6.88% 、11.2%。

    从开放中收益

    2011年3月19日,“渝新欧”专列(现称“中欧班列(重庆)”)满载重庆制造的电子产品从重庆铁路西站出发,经过西安、阿拉山口等国内城市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之后,到达目的地——德国杜伊斯堡。该次运行专列行驶11179公里,耗时16天,实现了“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的全线开行。

    对于重庆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时刻。日后,重庆本地的企业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和国际市场之间的距离会变得如此之近。

    重庆伟巴斯特正是其中之一。在此之前,其所需进口的各种零部件材料全都由水路运输,时长少则2个月,多的时候甚至需要3个月,期间有形和无形成本十分高昂。

    到了2016年左右,中欧班列(重庆)运行逐渐进入了常态化,而且重庆伟巴斯特的进口量也在飞速增加,这种情况下,通过中欧班列(重庆)来进口零部件成为了重庆伟巴斯特高层逐渐青睐的一个替代方案。

    当年,为了进一步推进产品的转型升级,重庆伟巴斯特决定引入当时国际先进的PU(聚氨酯的英文缩写)发泡机,以生产在隔热、隔音、防火、使用寿命等各个指标上都有较大优势的PU发泡板。

    让他们意外的是,只用了2个星期的时间,一台全新的PU发泡机就从德国杜伊斯堡“火速”抵达重庆,运输时间比原来减少75%以上。如今,这台机器已经成为了该厂生产线上的一个亮点。

    肖忠春坦言,虽然无法用具体数据来衡量,但是考虑到物流以及库存等成本,重庆伟巴斯特还是从中欧班列(重庆)的开通中获益匪浅。

    事实上,不止中欧班列(重庆),越来越多开放载体和战略的落地正在让重庆和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在两江新区范围内,国家级新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双创基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政策让这里逐渐成为了全球投资的热土。

    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为例,自该项目运营以来,目前已累计实现跨境融资44.91亿美元。

    其中,在跨境融资通道建设方面,重庆已基本建立跨境贷款、内保外贷和境外发债等支持重庆范围内企业的多样化跨境融资通道,帮助企业跨境融资累计超过40亿美元,已落地项目加权平均综合融资成本约为4.86%,较全市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0.7个百分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南向通道正式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中新项目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这条通道,货物以铁海联运方式从重庆至东盟主要港口运输时间为7~10天。相比传统江海联运至东盟地区,国内段运输即可节约10~13天,至东盟主要港口全程将提前10~15天。

    “日益开放的重庆对于本土的企业来说将十分关键。对外通道越畅通,我们的成本就越低,市场也就会越大。”肖忠春说。

    集聚效应

    对于重庆汽车产业来说,200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4月,福特汽车与长安汽车共同签约成立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重庆吸引的首家世界级汽车企业。

    5年之后,作为福特汽车的主要天窗供应商,伟巴斯特也高调进入重庆市场。之后,伴随着长安福特在业绩上的全面爆发,重庆伟巴斯特的产量也随之直线上升。

    重庆伟巴斯特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该厂的产量不过9000套。而到了2013年,这个数字已经大幅跃升至50万套,2016年更是达到了100万套。

    而如今,福特汽车对伟巴斯特所产生的引力也向着产业链的下游进一步传导。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重庆伟巴斯特所释放出的产能已经吸引了全球10多家天窗零部件企业在两江新区投资设厂,涉及冲压件、橡胶件等多个方面。

    此外,重庆伟巴斯特也在本地新开发了10家左右的供应商。在这个基础上,重庆伟巴斯特已经实现了70-80%的零部件供应本地化。

    在肖忠春看来,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经被日渐证明是一种更加科学和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有研究表明,当产业集群形成后,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这种新的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

    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集群将比非集群更具有竞争力。两江新区汽车产业正是这种发展模式的绝佳注脚。

    据汤宗伟介绍,这主要依靠的是系统性的产业生态链和集群发展方式。两江新区产业集群发展采取“整机+配套”模式,该模式就是最大限度减小内陆地区物流制约,通过上中下游产业链集聚,整机企业+零部件企业集聚,打造一批具备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如今,两江新区汽车千亿级产业基地基本成型。如汽车产业聚集了长安、长安福特、上汽通用五菱、现代等知名品牌商,引进了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钢板、轮胎等一大批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一批关重零部件实现本地化生产,本地配套率达七成以上。

    “随着重庆和两江新区区位优势的进一步释放,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会成为一个更加理想的投资目的地。同时,整个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会给我们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这里未来可期。”肖忠春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i-maoqu.com/news/show-11096.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头条直达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直达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版权所有:上海环球投资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492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