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简称自贸院)自2017年3月3日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学校大力支持下,面向“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断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作为新型智库建设的有益尝试,逐渐形成交大风格、彰显交大特色。
自贸院成立以来,积极和地方政府合作,服务地方创新改革。2018年3月,自贸院与自贸区西安管委会联合举办“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一周年主题活动暨‘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家谈’”征文活动,精彩专家观点陆续选登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工作简报》并直接报送王永康书记、上官吉庆市长等主要领导。
陕西自贸区建设一周年之际,自贸院还陆续推荐一批学者专家接受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国际在线、新浪网、陕西网等媒体的采访。围绕省发展改革委出台的《进一步支持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经金学院、公管学院、人文学院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从转变政府职能、投资改革、贸易转型升级、金融开放创新、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方面对改革发展问题进行了解读。现将陕西日报报道刊载如下:
2018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一周年。一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1.48万余户,新增注册资本3478.05亿元,区域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市场活力有效激发,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进入新阶段。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如何继续加快推进?去年底,省发展改革委出台了《进一步支持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转变政府职能、投资改革、贸易转型升级、金融开放创新、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等方面推出16条具体措施。
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制定相关举措的过程中,我省紧紧围绕制度创新这一核心,积极对接自贸试验区发展需求和企业投资贸易便利化需要,强化“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努力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转变政府职能 激发自贸试验区活力
《意见》提出,要最大限度减少投资项目审批事项,依法依规向陕西自贸试验区下放投资项目审批权限。
“《意见》的第一条聚焦投资项目审批改革,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董新宇表示,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和审批权力下放,对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升经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方面,《意见》还提出,要支持陕西自贸试验区开展投资项目报建审批区域性统一评价,并推动在项目准入阶段探索建立“多评合一、统一评审”新模式。
“该举措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自贸试验区内重复审批,大幅度提高审批的效率。这项举措对于改善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董新宇说。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杜海峰认为,政府职能转变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一大核心问题。政府职能转变应遵循“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搭平台,为地方谋发展”的目标,构建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推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加强物流枢纽和口岸建设 助推“三个经济”发展
《意见》提出,要支持自贸试验区完善口岸软硬件设施,提升电子口岸服务功能,加快完善汽车、肉类等功能性口岸体系,优先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规划布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具有口岸功能的查验场所。
在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看来,这一政策措施点到了陕西国际贸易(特别是进口贸易)的痛点。陕西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指定口岸应该成为重要抓手。
“指定口岸多了,进口贸易量自然就会增加。”卢山冰说,大力开展指定口岸建设将有力促进外贸企业入驻和国际贸易量的提升。
在提升大西安综合物流枢纽功能方面,《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探索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开展航空、铁路、公路多式联运试点,争取中欧班列在西安编组,构建联通中欧的商贸物流大通道。
在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郭雪松看来,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陕西作为中国地理版图几何中心,应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枢纽作用。如今陕西不断加快陆港、空港建设,海航、京东等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落户,陕西立体化大物流格局正在形成。
积极推动金融创新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意见》对自贸试验区内金融创新也提出了不少新措施和思路,比如发挥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发行项目收益债,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在境外发债等。
“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在境外发行债券,这是境内企业进行跨境融资的重要方式。”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冯宗宪说,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在境外发债有助于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将产生标杆示范效应,促进陕西金融生态良性发展。
《意见》还提出要推动企业用好“内保外贷”政策,开展企业“走出去”综合性金融创新服务。
“内保外贷可以为国内跨境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境外资金支持,帮助国内企业更好、更快地‘走出去’。”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研究院研究员王可表示。
陕西师范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刘明认为,我省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贸试验区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建设,促进自贸试验区中心片区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金融组织体系与金融市场发展,使金融业发展成为自贸试验区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形态,同时要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平台加快打造丝绸之路金融中心。
发挥文化优势探索“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
《意见》提出,鼓励支持省内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内发展相关产业,并鼓励引导组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体育联盟或相关组织。
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研究院院长助理梅红表示,与其他自贸试验区相比,陕西自贸试验区除了承担一般改革任务外,还肩负着“创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新模式”的特殊使命。
“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和国家向西开放前沿,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科技和教育优势突出,在自贸试验区内发展相关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梅红说。
“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开放平台,为推动陕西文化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了充分空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琳表示,在自贸试验区内,文化产业可以有效突破地理环境和交通限制,充分利用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和政府服务创新等优势,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