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家进驻南沙自贸区的综合型建筑央企,中铁广州工程局在这里扎根落地,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过程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前,南沙新区报走进中铁广州工程局,一同探访这家南沙央企的创新发展密码。
“千里眼”与“最强大脑”
走进中铁广州工程局大数据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嵌在墙上的巨大屏幕,其中一块正在显示项目施工现场的实时视频画面。这是大数据中心调度指挥监控平台上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各个项目现场搭建了高清的摄像网络,”中铁广州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相当于给集团管理人员安上‘千里眼’,在南沙总部就能看到全球各施工项目的实施概况。”
这个大数据中心是中铁广州工程局在施工项目管控等方面做的一个创新探索。了解到,自2016年10月进驻南沙以来,中铁广州局耗费10个月、投入3千万全力筹建该中心,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打造了各大功能板块。
要了解项目实施的具体状况,除了直观的视频监控,还需要大数据中心的“最强大脑”——信息系统板块的加入。据介绍,通过掌握实时上传的项目数据,大数据中心的后台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成本管控、物资消耗、设备管理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实现纠偏、风险管控等措施。
物联网板块的嵌入则实现了人与施工设备的“对话”。“我们在大型机械设备上安装了物联网卡,不需要人工干预,设备运作、物资流转等数据每隔3至5秒就能直接传输到集团总部。”相关负责人向展示了在建的昆明地铁四号线上正在施工的盾构机实时姿态图,其中盾构机的即时定位信息、掘进风险点分布和线路图规划、以及项目进度均在大型盾构管理平台上一览无遗,通过数据的整理和规范管理,工程施工的安全把控将越来越精准高效。
大数据中心助力工程“走出去”
在施工现场采集的海量数据也将为企业的分析判断提供充分参考,通过分析决策模型,中铁广州局大数据中心将为业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有望对施工项目管理和企业运营的后续进展进行预测,让管理更加精细化。
无疑,大数据中心的应用为中铁广州局开启了新的施工项目管控范式,在后台管控、设备管理、人员调配等方面成效显著。据介绍,这也是国内施工企业建成的第一个工程项目管理大数据中心,目前对70多个在建工程进行一体化管控,其中也包括了中铁广州局走向海外的建设项目。
在大数据中心现场,后台管理人员视频连线了正在老挝乌多姆赛省建设中老磨万铁路工程的项目团队。看到,在千里之外传回来的实时画面上,项目负责人员站在中老铁路隧道施工现场,通过摄像头跨越时空限制,与南沙总部直接对话。
据了解,中老铁路是泛亚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铁广州局响应“一带一路”建设、走向海外的排头兵工程,全线采用中国铁路的技术标准及中国装备。大数据中心创新管理的加持,也让中铁广州局工程项目“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稳健。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突出的设计勘察、工程施工、工业制造等优势,中铁广州局参与援建及投资的项目目前已遍及东南亚、非洲地区,承接了马来西亚吉隆坡地铁项目,并积极参与安提瓜巴布达深水港改扩建工程建设等。
背靠南沙推助大湾区建设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云介绍,中铁广州局是中国中铁集团为适应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需要而成立的一个全资子公司,主要瞄准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
作为中国中铁集团在华南区域的“桥头堡”,中铁广州局集工程施工、设计、科研、投资和海外工程开发于一体,覆盖集港航、铁路、公路、桥梁、城轨、市政等板块,并早早进场大湾区。
早在2010年,中铁广州局的前身——中铁港航局就承接建设南沙区内游艇俱乐部码头项目工程,此后又开展了关于小虎岛石化码头炸礁、地铁4号线、南沙凤凰三桥等重点工程建设,并于2015年12月底启动南沙港铁路南部港区路段建设。加上在建的深茂铁路、大岗先进制造业基地等项目工程,中铁广州局背靠南沙,已然成为大湾区的建设主力军之一。
“我们是第一家进驻南沙的建筑央企,区政府非常务实,打造了很好的营商环境,政企合作也十分紧密。”唐云表示,接下来,中铁广州局希望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拓深合作,在城市道路、地铁、码头、园区等建设项目中发挥其本地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