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记者意外的是,孙先生并没有前往办事窗口,而是在一台机器上自行操作起来,不到40秒就取到了完成加名的不动产证。“这次办事,我只来了两趟,一趟来办理,一趟来取证。”孙先生使用的机器是我国首台不动产证自助取证机。有了它,群众在办理部分不动产业务时,不必排长队、也不受时间限制,可享受“7×24小时”的一站式自助服务。
去年4月1日挂牌以来,湖北自贸试验区以科技创新带动制度创新、机制改革,打造服务“升级版”,形成了“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何为“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湖北省自贸办制度创新处处长方家文告诉记者,“马上办”就是行政审批与服务事项即来即办,立等可取,现场受理后1小时内办结;“网上办”就是相关事项一网覆盖,网上办结;“一次办”就是一件事情,一次办结,办事最多跑一次。
在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采访时,记者发现办事大厅里有许多“低头族”。原来,他们是在使用“政务助手”APP,或核对业务办理所需资料,或查看业务办理实时进程。
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局副局长王朝晖说,现在“政务助手”APP几乎已经成为办事市民手机里的“标配”。打开APP,大家就能通过人脸识别,远程办理工商、税务、社保等业务。
举个例子,武汉自贸片区挂牌后,许多企业纷纷申请入驻,按照规定,在设立企业时,需要核实法定代表人、股东等多位相关人员的身份。传统做法是,他们都需要到现场提交身份证原件供工作人员查验。但有了“政务助手”APP,他们只需对着手机摄像头,做出摇头、张嘴、眨眼等指定动作,就可以和公安系统里的信息进行比对、确认身份,不到几分钟就可完成审核流程。
被武汉市民称作“神器”的,还有整合了多部门资源的“智慧光谷”云平台,以及能够开展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的“智慧光谷”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等。这些“神器”打通了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最大限度集纳数据,为企业打造稳固“大后方”
每台自助办理机器、每个网上服务软件、每个综合服务窗口,都力求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服务高效。为此,武汉自贸片区不断出台和完善配套政策,最大限度地集成机构、流程和信息。
以东湖高新区去年在全市率先启动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为例,该高新区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辖区内30多万户的房屋数据清理工作,不仅让每一户的房屋都完成了落宗,还编绘了宗地(略)图、房产分户图等,使得市民办理权籍调查等业务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方家文说,武汉自贸片区还做了大量工作,通过搭建“智慧光谷”云平台,实现了前置和后置部门审批信息互联互通和实时分享;通过搭建“智慧光谷”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实现了审批部门与企业信息互通,形成了“双告知、双承诺、双反馈、双跟踪、双随机、双公示、双模式、双等级”的监管机制。
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基础工作,让“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从承诺变成现实——综合服务窗口集成了发改、规划、建设、城管、消防、人防等多部门职能,令曾经的“多口受理”变成如今的“一窗受理”,形成了“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便捷出件送达”的政务服务模式。
脚爬客(武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李鑫说,他选择在武汉创业,就是看中了武汉自贸片区的贴心服务,“政府打造了稳固的‘大后方’,确实为我们这些初创企业‘减了负’‘松了绑’,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各出创新实招,将“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在武汉自贸片区“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这一成功范例的影响带动下,湖北自贸试验区的宜昌自贸片区、襄阳自贸片区也立足自身实际、各出创新实招,取得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企业的改革成果。
宜昌自贸片区启动企业信用档案可视化工程,依托第三方征信服务平台,建立企业互联网信用档案。各商家门口都贴着一张“信用二维码”,任何监管单位、客户只要用手机扫描该二维码即可全面了解该商家的信用记录。
襄阳自贸片区推进“无申请退税”改革,凡是政策性应退税款,都变纳税人自行申请退付为地税部门主动启动退税。税源管理单位根据申报征收情况及汇算情况,将辖区内纳税人应退税款列表集中提交退付申请,待审核通过后便从国库直接将应退税款退付至纳税人账户。这一改革举措,既方便了纳税人,又可避免纳税人因遗忘申请退付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今年4月,恰逢湖北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考察。考察中,习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方家文说,接下来,湖北自贸试验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借助“创新”这一改革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将“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用政府的“极致服务”为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极致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