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探索尝试解决了怎样的问题?又对自贸试验区发展有何意义?
问题 1
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围绕简政放权、监管改革等领域探索出一批典型案例
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始终是自贸试验区的一项核心命题。
处理好这组关系,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认为,“政府管理水平,决定了自贸区这片‘试验田’里市场的自由度。”
对这句话,刘兵有直接的感受。过去一年,这位成都精彩盛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由于企业发展2次要变更营业项目。换执照需要多久?刘兵的经历是——10分钟。网上递交申请和相关材料,现场最多10分钟拿证,让他当天就能往返总部成都和销售市场北京之间,“工作效率一点不比北上广低。”
过去一年中,高新区块对外公布了“仅跑一次”和“审批不见面”事项清单,涉及经济运行、税务、基层治理、社会事业等687项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其中,“审批不见面”事项总量占到群众性服务事项的近九成。工商企业核名、注册登记等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9.6%。
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政府效率,只是工作的一个方面。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现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政府减权限权、监管改革亦是题中之意。
围绕减权限权,这一年“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体制已在当地基本形成。对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实行备案管理。同时开展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制改革,在成都率先出台个体小额经营社区备案制度……
围绕监管改革,这一年高新区块着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在四川率先试行“双告知、一核查、证照联动”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执法事项及其他行政执法事项实现全覆盖。构建知识产权“三管合一、三审合一、三检合一”模式,在全国首创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公检“双报制”……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姚星注意到一个现象:高新区块在全省率先出台个体小额经营社区备案制度,半年时间已累计备案逾1.1万户,“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问题 2
如何用金融创新更好地带动产业发展?
——探索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新型金融业态,形成了“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等全国经验
3月31日是周六,陈林却一直在办公室加班,“4月份要一口气推出5款智能家居产品。”这位成都趣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并不讳言资金压力,“敢密集推新品,因为我们得到了两笔来自‘双创债’的股权投资,一共约3000万元。”
所谓“双创债”,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为支持“双创”发展而量身定做的融资产品,由高新区块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截至今年1月,首次发行的5亿元都已投放到急需之处。
这不仅是一个金融产品的诞生。在四川大学金融研究所教授唐英凯看来,它打破银行间市场资金和“双创”的边界,拓展了联通两者的新渠道,“是一次在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的尝试。”
在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金融一直是引人注目的“看点”,探索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新型金融业态和监管体制,或许是自贸区最难也是最热门的试验领域之一。四川自贸办透露,中央赋予四川自贸试验区的159项改革任务,涉及金融的约占三分之一。
在这方面,高新区块取得了重要进展。去年9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推广13项具备复制条件的创新改革试验举措,其中“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就来自高新区块。
“新模式通过解决金融服务分散化、碎片化问题,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都高投盈创动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平台与近200家金融及服务机构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聚集资金规模超过500亿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融资支撑。截至今年1月,“盈创动力”累计为超过4900家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逾400亿元,为逾1.6万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增值服务。
创新金融制度的同时,高新区块还谨慎防范金融风险,在全国首创“创新信用券”,创新性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地方金融监管系统,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资金往来实现全流程监管。
问题 3
如何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通过“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计划”,探索一条差异化的内陆开放新路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看来,四川自贸试验区的最大特色在于实施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战略。
这是四川自贸试验区的特色,也是高新区块的重点。过去一年,高新区块同步着手“引进来”与“走出去”,尝试探索一条差异化的内陆开放新路。
去年5月,在热烈掌声中,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园、西班牙巴塞罗那创新产业园、荷兰阿姆斯特丹科技园、成都高新区等共同成立“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联盟”,明确将围绕各自主导产业枢纽,探索园区间产业发展交流合作机制。
全球顶尖园区该如何携手?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给出了合作框架——“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计划(TSPPP)”,实现在技术、资本、产业链层面协作发展。以此为基础,高新区块成立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成都分院,探索成立“成都-硅谷科技金融中心”、中以科技创新中心、巴基斯坦中国中心……从融入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跨国界的有效互联互通,TSPPP正探索出一种国内与国际互动合作的开放新模式。
去年5月,位于高新区块的中国首个对欧合作综合服务平台——“中国-欧洲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开启了服务“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和中国西部对欧全面合作的新窗口。目前该中心已接到125家欧洲机构的入驻申请,包括欧洲商业与创新中心联盟、奥地利联邦商会、德国北威州投资署、捷克技术中心等。
以更高层次的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高新区块正逐步释放出自贸试验区的“开放红利”——海外巨头纷至沓来,区内企业走出海外,“高新产品”“高新服务”“高新技术”“高新标准”赢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