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通过标准化验收的龙马潭区小市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快检室、设备室、培训室、稽查室、查扣物资室、快检设备一应俱全,5名监管人员每天对辖区内1200余家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日常检查。同样的,该区其他基层食药监所也全部完成了规范化建设。
而在2016年前,该区12个基层监管所仅有2个通过规范化建设,没有1家企业自主建立食品安全快检室。就在2016年9月,泸州市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拉开了龙马潭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夯基础、强基层、抓监管、促改革的大幕。
2017年4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落户龙马潭区并正式挂牌;10月,又启动了“打造食品药品安全龙马潭”,将创建工作和监管改革推向高潮。
高规格高起点 党委政府重视空前
龙马潭区幅员面积333平方公里,下设12个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共有1.1万余家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食品药品市场数量多、规模小、业态广,错综复杂,监管难度极大。
在创建工作启动之前,面对12个基层食药监所没有1台执法车辆,没有1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基层严重缺乏快检设备和执法装备,办公阵地严重不足的局面,创建能否有序推进,龙马潭区食药监局局长江波心里也没底。
“市委书记亲自在动员会上部署创建工作,市长亲自挂帅担任创建总指挥长,和区县长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创建工作方案。”江波说,正是创建的高规格高起点,才给悬着的心吃了一粒定心丸。
龙马潭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动员大会 |
创建工作启动后,该区迅速成立指挥部,区长亲自挂帅担任总指挥长,区委区政府马上研究制定《泸州市龙马潭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
“第一次常委会常务会,就直接批准了新增20名食品安全专职协管员充实到基层,区长亲自叮嘱人社部门和财政做好人员招录和经费保障。”江波对创建工作启动后的第一次常委会记忆犹新。不到两年,龙马潭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就召开11次专题研究会,安排部署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上周,该区人大常委会才刚刚完成对创建工作的专题调研和审议。
党委政府的空前重视,使该区出台了一系列充满“干货”的政策:以区政府名义印发文件5个,区政府办名义印发20余个;最重要的文件当算该区委区政府联合印发的《泸州市龙马潭区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办法》,该《办法》详细规定了各街镇党政和区级各部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
“区委、区政府专题研究和审议,并以区委区政府名义联合印发,在当时,在全省都是唯一的。”江波说。
夯基础建体系 四有两责全面落实
鱼塘街道食药监所墙上挂着该街道的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图,明确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街道网格长,每个村(社区)网格员由1名街道联系领导、1名联系干部、1名食药监所指导人员、村(社区)主任和1名协管员组成。“全员参与,责任明确,严防死守,各自守好责任田,我联系指导民主社区和王庄村。”该所所长罗代军介绍到。
据了解,龙马潭区先后出台《泸州市龙马潭区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和《泸州市龙马潭区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办法》,明确属地责任和三级网格模式,实现对问题的快速发现、精确定责、及时处理。成立以区长担任主任,常务副区长担任常务副主任,分管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农业农村副区长担任副主任的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
“镇上的分管领导是食药安办主任,我是副主任。”胡市镇食药监所所长熊锐介绍,为做好基层食药监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有效衔接和融合,全区所有街镇均为该模式。
在机构和人员保障上,该区12个街镇均单设食药监所,按照3-8名不等配备监管人员,其中编制人员不少于2名,专职协管员不少于1名,单独设立稽查大队和投诉举报中心两个事业单位,公安部门单独成立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侦查大队,全区食品药品专职监管人员达人口的万分之三,各村(社区)均配备了1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共计89名。
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有机构、有人员,基层监管阵地得以不断夯实的同时,该区不惜重金、不断投入到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中。单是对农贸市场30余个熟食摊点的升级改造,就投入了30余万元,执法车辆配备投入100余万元,基层食药监所执法车辆配备率超过80%。日常监管经费、农产品监管经费、食品安全抽检经费、专职食品安全协管员经费、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经费、投诉举报奖励经费、对企业的政策性奖补经费等1000余万元被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龙马潭区副区长刘彬率队督查基层食药监所建设 |
该区还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街镇和区级各部门的目标考核,权重占5%,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将5所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纳入哨点医院,及时掌握食源性疾病病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