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提前实现百万辆汽车工程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建设300万辆汽车的宏伟目标。” 5月31日,陕西副省长陆治原在2018“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说道。
去年年底,陕西省确定将汽车产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2018年达到70万辆的产量,2021年整车产销超过200万辆,力争整车产能规模突破300万辆。
作为汽车产业新的生力军,陕西把“一带一路”视作加速奔跑的新机遇。
“我们有信心把陕西打造成‘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以及国内汽车产业的重要增长极,为实现中国汽车强国梦贡献陕西力量。” 陆治原表示。
这意味着,陕西正成为全国冲击汽车第一方阵中的一匹黑马。
2017年汽车销量全国第15
新能源规模仅次于北京
汽车产业推动了现代化的工业进程。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快发展,自2009年起,已经连续9年产车量位居全球第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的汽车工业也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在陆治原看来,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够,核心技术发展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不过,随着我国制造强国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给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汽车因此被定位为陕西新的支柱产业。回顾过去一年,汽车的“陕西速度”表现亮眼:2017年,陕西省汽车产销量为61.65万辆,增长47%,在全国排名由2016年的第19位,上升到第15位。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8.3万辆,增长93%,占全国总量的10.7%,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排第二,仅次于北京。
科教人才、工业基础等带来“陕西机遇”
陕西发展汽车产业有何优势?陆治原认为,一方面,陕西经济发展脚步不断加快。
过去五年,陕西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去年,省内国民生产总值已经突破2万亿大关,总量达到2.19万亿,人均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在全国位居第15位。
另一方面,科教与人才也是一大优势。去年以来,以西安为代表,陕西率先在全国开启“抢人大战”,在全国范围内招才引智。
了解到,陕西全省目前拥有科研院所1000多所,两院院士67人,科研人员160万人,高等院校108所,在校大学生100多万人。
“此外,我们还拥有西北地区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6个功能完备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和16个国家级开发区。”陆治原说。
良好的产业环境,成为陕西发展汽车业的另一有利条件。“在汽车制造方面,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吸引了很多企业落户陕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程魁玉分析说。
他对中国城市报表示,陕西有良好工业基础,陕西汽车产业已经形成集重卡、轿车、微型车、大客车以及关键零部件研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的产业体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比亚迪、吉利等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陕西新能源汽车已经迈入了全国第一方阵。
四川、重庆等多省市加入汽车市场争夺战
近年来,陕西省汽车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单一产业生产总值已占到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三分之一以上,提出了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和“一带一路”重要的汽车出口基地两个重要目标。
而“3年整车产能300万辆”,为陕西汽车加速奔跑立下了具体的时间表。
业内分析,300万辆汽车的产能约能形成1.5万亿的产值。按照2017年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2.19万亿元的规模测算,这将为陕西经济带来巨大增量。
为此,陕西省工信厅制定了《抢抓机遇加快形成300万辆汽车产业实施意见》,陕西省政府还与汽车重点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2018年,陕汽产销目标为19.5万辆;比亚迪则立下了年产3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的新计划。
由于汽车产业产值大,不仅是陕西,全国多个省份也陆续加入激烈的汽车竞争中来,纷纷立下具体目标:据“十三五”的汽车产能规划,四川提出2020年要达到400万辆的汽车产能;领跑更早的重庆,则在2015年就提出了2020年500万辆产能的目标。
不过,按照目前的汽车产量现状,上述省份若想规定时间内达标并不轻松。
据第一财经的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汽车产量300万辆以上的省份,仅有广东一个;200万—300万辆的有重庆、上海、广西、湖北、吉林和北京;100—200万辆的是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四川、辽宁、浙江和湖南。
不过注意到,继陕西提出“300万辆”的3年目标后,已有投资者陆续涌入,宝能就是其中一个。
今年3月23日,宝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在陕西西咸新区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400亿元,规划产能100万辆(其中一期50万辆)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项目,整车和零部件制造达产产值将超千亿元。
“作为中西部大省,陕西处于“一带一路”的核心区,这确实将成为其发展汽车产业的重大机遇。”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认为,陕西汽车产业确有其自身优势,能够在覆盖西北、西南巨大消费市场的同时,成为“一带一路”汽车的出口基地。
“关键是把目标踏实坐实,分阶段制定细化的具体计划。” 安庆衡对中国城市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