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惠州将建成珠三角世界级先进电子信息产业制造集聚区。图为TCL电视生产车间。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继成功创建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惠州在“智造”方面又瞄准另一个国家级——“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6月14日,记者从惠州市经信局获悉,在今年3月成立以惠州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惠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专责工作组”后,《广东省创建珠三角“中国制造2025”国际级示范区惠州分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发布,并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方案》围绕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构建主导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支撑体系、先试先行的政策支撑体系等多方面,对惠州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明确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机制。计划到2025年,惠州将建成珠三角世界级先进电子信息产业制造集聚区,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双创”体系基本完备,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总体实现工业现代化,制造业水平进入世界先进地区行列。
两年后惠州高新企业数超千家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创建主体。根据广东省的部署,包括惠州在内的珠三角9个城市将联合申请创建珠三角“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今年2月,广东省设立创建珠三角“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专责工作组,惠州设立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专责工作组,共由29人组成。
在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之初,惠州明确主要聚焦在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产业。根据《方案》,惠州力争到2020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00亿元以上,引导4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培育省级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2个、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1个,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个、省级“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项目2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0%以上、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以上,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规上企业达到60%以上。
同时,力争2年后(2020年),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以上,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继续举办全国高等院校成果交易会,利用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平台,依托TCL、三星、德赛工业、比亚迪等重点企业,吸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在技术标准、关键技术、专利保护、成果孵化转化等方面建立产业联盟、技术创新联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全面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创新能力。
瞄准产业技术短板部署创新链
作为工业大市,从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来看,惠州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有着较强的基础条件。
去年,惠州不少企业、项目、园区荣获与智造相关的国家级、省级荣誉。2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重点项目,1家企业获评国家质量标杆企业;4个项目入选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6个项目入选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等。
《方案》重点围绕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等提出“智造”升级的具体的行动措施。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方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突破关键技术、零部件和原材料短板,提升电子信息工业基础能力,其中,重点突破的技术短板包括手机电池技术、新型显示技术、关键元器件研发制造等,如支持信利重点突破大尺寸LCD器件工艺技术、4K及8K超高清显示技术,以及氧化物、低温多晶硅、AMOLED、印刷显示、量子点、柔性显示、透明显示、Micro-LED、平板显示器检测设备等新型显示关键核心技术。
在汽车产业方面,提出瞄准技术短板部署创新链的要求,如重点突破的生产设备(装备)短板,惠州计划建立新能源汽车试验体系与测试手段,支持惠州市汽车动力电池、电控领域骨干企业,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三电”匹配技术攻关,研制新能源汽车“三电”匹配技术设备,同时,建立新能源汽车“三电”匹配试验体系与测试手段。
在提升“智造”能力之时,《方案》提出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为工业设计、研发服务、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的发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在部分县区规划建设若干个环境一流、装备先进、配套完善的技术服务集聚区,促进技术服务人才、设备、平台向集聚区集中。
探索实施“三区联动、政策叠加”机制
惠州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将可享受不少来自国家的政策红利,同时创建示范区需要惠州自身有着好的政策支撑。
根据《方案》,惠州一方面将积极争取相关支持政策,如争取国家土地使用政策试点,学习东莞、佛山等地先进土地政策经验,制定惠州土地政策,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机制,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及时调整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审批权限、征收集体土地补偿等相关政策。
另一方面,惠州将探索实施示范区、自贸区、自创区“三区联动、政策叠加”机制,加快目前已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自创 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等区域实施的市场准入制度改革、金融、土地供应、人才培养等有关政策扩展到惠州,根据惠州实际情况细化实施措施,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同时,《方案》提出创新要素保障和制造业降成本机制,实施更大力度的降成本措施,推广“众陶联”“众家联”成功模式,发展行业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支持制造业企业团购原材料、零部件和开展团体融资,降低原材料采购和融资成本。换言之,就是以供应链为切入点,以金融资本为驱动,以互联网平台为支撑,消除中间环节,实现采购方与源头供应方的直接对接。
另外,《方案》提出实施企业投资信用承诺制,允许企业“先建后验”,强化政府部门事中事后服务监管与企业信用约束。同时,辅以建设“数字政府”,推动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彻底打破信息孤岛,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流程。
按照《方案》的实施计划,今年为启动阶段,2019年、2020年为运行阶段,2020年为总结阶段,对有阶段性成果的试点工作和举措及时总结经验,对继续实施的重点工作继续推进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