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宁波最繁华的中山路东门口附近历史照片(网络图片)
今天的宁波(网络图片)
把握机遇 港与城齐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宁波百废待兴。作为中国东部一个不起眼的商埠小城,宁波的城市面貌陈旧,市区的最高建筑是南宋时期重建的天封塔,历经战火的“三支半烟囱”则是当时工业经济的写照。
1987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复决定对宁波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并继续在宁波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同年6月,浙江省政府同意宁波市计划单列,按市辖行政区范围,1988年起全面实施单列。短短30年间,宁波演绎了一个个后来居上的奇迹,在中国沿海计划单列市中进入第一阵营。
宁波获计划单列国务院批文原件照片(网络图片)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者。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抓住了每一次重大发展机遇,迅速提升城市地位,扩大城市影响力。尤其是实行计划单列,给了宁波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可以更加自主地制定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推动着宁波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多年来,宁波努力把独特的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1979年6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宁波港重新向世界敞开了胸怀。港与城互动,港兴则城兴。依托港口,宁波开始着力打造浙江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1984年5月,宁波被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与四个经济特区一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当年10月,国务院批准创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发区之一。
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宁波迎来又一个历史性发展机遇。1992年,国务院召开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会议,宁波被确定为长江沿江区域四个中心城市之一、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宁波港为长三角及长江沿江地区的重点深水港、上海港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产业、城市,就此形成了一种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1999年7月,国务院批复《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定位宁波城市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这是宁波城市定位的一次重大突破。
2010年12月,中共宁波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并提出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等“六个加快”战略。
港与城比翼齐飞。2010年,宁波港口吞吐量4.1亿吨,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300万标箱,跻身世界港口前6位。宁波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2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达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000美元的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是一座因港而兴的城市,这是一座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东风,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正在开启建设国际港口名城的新征程。
在长江经济带与国家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的T形交会处,宁波港巍然矗立,货通天下,一艘艘远洋巨轮、一座座龙门吊、一排排集装箱,每天见证着这个东方大港的繁忙。宁波,这座因港而兴、因开放而崛起的“国际港口名城”,面向大海,拥抱世界。
岁月变幻,时代变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进步使世界融为一体,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共享世界,贸易天下。
在这大时代到来之际,2015年3月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杭州“先行先试”建设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试区)。综试区的成立,站在传统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前端,为跨境电商贸易提供便利,代表着未来跨境电商发展的趋势。
网络图片
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以行政管理体制为引导,运用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手段,整合跨境电商的海量数据,有效实现海关、国检、外管、国税等信息互联互通,有效实现金融、物流、仓储等线上线下融合和智慧化管理,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效能及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提供新途径。综试区的总体定位是打造平台支撑、产业集群、功能复合的跨境电商生态圈,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目前为止,已有Wish、Pay TM等跨国企业以及中国制造网、敦煌网等知名平台齐聚杭州。
为使综试区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央指出:“跨境电商综试区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是中国未来新的发动机,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渠道。”汪洋副总理也曾强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有重要意义,是稳定外贸增长的潜在动力,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
网络图片
综试区的成立不仅获得国家的重视,同时也为老百姓带来切实的利益。对跨境电商企业等给予最大化的通关便利,如“全年(365天)无休日、货到海关监管场所24小时内办结海关手续”。另外,随着相关部门出台扶持政策之后,跨境电商企业开始采取在试点城市保税区囤货的模式,用户下单后,海外商品由保税区直接发货,购物速度与国内普通网购没有差别。进口商在国内保税区建立了仓储,两到三天即可送货上门,且售后也能得到保障。而实行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的改革,让传统的B2C跨境商品交易的过程逐步阳光化、透明化,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业态,会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创业渠道,也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杭州综试区将“一带一路”理念转化为了行动,为杭州的跨境电商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未来3-5年,杭州综试区将通过改革试验,力争建成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中心、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跨境电商界的硅谷奇迹!
“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东风,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正在开启建设国际港口名城的新征程。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宁波是记载古丝路历史的“活化石”。近年来,宁波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近日成功获得浙江省政府批准。
如今的北仑港中集装箱四期码头(网络图片)
在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三集装箱有限公司的6号泊位上,一艘巨轮停靠在此。“这批货物中,有100多个箱子来自日本、韩国,明天将统一发往欧洲。”当日值班经理潘兢说,自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后,这里已成为国际货物的重要中转站之一,几乎每天10个泊位全开,日集装箱吞吐量已达3万标箱。
新一代集装箱巨轮“达飞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号挂靠宁波舟山港(网络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舟山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幅11.7%,全球前20强班轮公司纷纷登陆,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实现贸易往来……2016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9.2亿吨,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浙江先后启动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不断加快海洋港口发展。借此东风,宁波舟山港在港口容量、泊位数量、服务效能等方面再提升,成为拥有19个港区、600多座生产性泊位,年集装箱吞吐量超2100万标箱的世界超级大港。
2016年,宁波舟山港集团还与省海港集团进行整合,在实现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运营的基础上,又相继完成对温州港、嘉兴港、台州港和义乌陆港等相关港口资产的整合。
未来,宁波舟山港还将进一步推进浙江省海洋一体化发展,助力全省加快形成“一体两翼多联”港口格局,让浙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同等行政区域中真正实现海洋港口一体化、协同化、集群化发展的先行者。
民营经济枝繁叶茂
民营经济是宁波最大的特色。作为制造业大市的宁波,正大力实施产业高新化、城市国际化、发展均衡化、建设品质化、生态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六化协同”战略。
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说,我们将一如既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智能经济为主攻方向,振兴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网络图片
今年上半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6.5亿元,同比增长7.8%。工业经济表现抢眼,全市实现增加值2025.2亿元,同比增长8.6%。而全市规上企业利润总额达574.4亿元,同比增长29.9%——这是在去年规上工业利润30.5%的高增速基础上获得的,殊为不易。
过去的5年里,一大批高精尖产业集聚宁波,制造业加速迈向中高端。宁波地区生产总值从6075亿元增加到8541亿元,人均GDP跃上1.6万美元台阶;财政总收入从1432亿元增加到214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658亿元增加到111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4%和11.1%。
2016年,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同时获批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改革试点。宁波制造开始全面转向宁波智造。传统面广量大的宁波民企越发根深叶茂,加速实现“由大而强”再跨越。
改善民生 共建和美家园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把加快提升生活品质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再次吹响了改善民生的“冲锋号”。2010年12月27日,宁波“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荣获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时隔2天,宁波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入选省十大民生工程。
膳食结构更加合理,营养及绿色食品逐渐受到青睐——改革开放前以及改革初期,宁波市市区居民的主要生活消费处于凭票限量供应阶段,居民生活始终在贫困和温饱线上徘徊。1984年以后,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供应日益繁荣,随着票证限制的逐步淡出,市区居民的消费方式开始有了转变,主要消费品特别是食品消费由量的需求向质的提高转变。粮食的消费量逐年减少,肉禽蛋鱼等食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随着温饱问题的彻底解决,市区居民的消费开始向小康及富裕迈进。
衣着消费走向时尚、品牌、个性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的追求,质量好、富有时尚感、品牌及彰显个性的服装渐渐成为消费主流。国际品牌,上千元的皮衣、服装,数百元的皮鞋,不再是停留在少数人的消费,这些产品也开始走入普通家庭。宁波市市区居民衣着支出逐年上升。市区居民衣着消费中时装化、品牌化倾向日益明显,中高档服装逐渐成为居民的普通消费品,体现个性的服装设计越来越受到居民青睐。
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个性化消费受到重视——城镇居民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精神和文化素养的提高。2007年宁波市区居民平均每人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达745元,比1981年的1.0元(医药费)增长了744倍;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为2299元,比1981年的11.2元(学杂费、文娱费和保育费)增长了204.3倍;用于佩带首饰和化妆美容为主的个性化消费,2007年人均258.8元,比1981年增长129.4倍。
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现代化,高档消费品进入普通百姓家——市区居民生活变化尤为显著的是家庭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改革开放前,人们追求的是“三转一响”的“老四件”,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初期又转向以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据调查,1981年宁波市市区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黑白电视机18.1台,没有洗衣机和电冰箱,录音机6.3台。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回落明显。同期市区居民家庭收入也有了大幅度增加。居民消费中拥有高档家用电器成为可能。
“构建和谐社会”、“解四难创四优”、“六大民生工程”……宁波在民生领域竖起了一面面闪耀的旗帜,并且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最容易就业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公众首选宜居城市”、“全国十大最满意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等与民生相关的荣誉之冠一一加冕甬城。
网络图片
宁波的迅速崛起,源于宁波人民紧跟党中央的改革开放步伐,敢于解放思想、敢于开拓创新,源于宁波市各级党委、政府率先垂范,带领群众闯在前,干在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全民创新创业。
回望宁波崛起的每一步坚实脚印,重温一个个永载史册的辉煌时刻,宁波信心百倍;面对缓缓展开的新时代,面对伴随着荆棘和鲜花的新征程,宁波步履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