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蝶变,“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梦想变为现实,粮食口岸、肉类口岸、整车口岸相继建成运行良好,西安港已成为“效率最高、服务最优、速度最快、运量最大、线路最全、开列最多”的中国内陆第一大港,国际港务区成为陕西、西安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叫响做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成为内陆地区沟通全国、联通世界的窗口和平台。
7月19日,国声智库一行受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自贸办主任邓飞龙邀请调研西安国际港务区。总结十年成就,谋划未来蓝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将为西安国际港务区持续追赶超越、续写新时代新辉煌提供智力支持。
“长安号”构筑陕西对外贸易基石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互联互通注入强大动力。随着“一带一路”、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等框架内的合作机遇不断释放,中国与中亚、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扎实推进,贸易快速增长、不断推进合作机制发展,搭建了经贸合作多层次平台。陕西抓住向西开放的战略机遇期,统筹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工作,提出围绕加快推动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积极打造“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等五大中心。数据显示,陕西对外贸易与进出口正呈迅速增长态势,尤其是辐射中亚、欧洲的经济贸易活动日益增多。
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出发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作为联接陕西和中亚、欧洲的桥梁,自2013年11月开通运行以来,助推陕西在商贸物流领域进入快车道,构筑了陕西对外贸易的基石。目前,“长安号”已实现每日3-4列双向稳定开行,今年上半年开行545列,创造了开行量、货运量、重载率、单月开行量“四个全国第一”的好成绩。“长安号”干线已增至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汉堡、布达佩斯、科沃拉、马拉舍维奇、白俄罗斯及俄罗斯8条,基本实现中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货源品类覆盖面也日益广泛。“长安号”出口货源主要涵盖机械设备、工业原材料、建材、日用百货、整车及零配件,进口货源主要为乌兹别克斯坦棉纱及俄罗斯木材等大宗商品。
在“长安号”的带动下,中亚国家已成为陕西“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重点。2017年,陕西对中亚地区进出口总值6.9亿元,同比增长1倍;其中出口5.8亿元,进口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6%和3.2倍。
以“长安号”为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形成了陆海、陆空、陆路等多式联运齐备的“海陆空”立体化开放大通道,为陕西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注入了新动能。国际通道方面,通过陆铁联运,打造“长安号”中欧班列向西精品线路;通过海铁联运,常态化开行往返青岛港等的五定班列,辐射日韩、东南亚;推进与广西凭祥口岸、防城港的合作,打通与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努力打造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贯通欧亚、辐射全球的商贸物流枢纽。国内通道方面,开拓西安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的陆路通道,开行西安至长三角、珠三角等货源地的国内班列,形成国内“一带一路”商品集散中心;引进传化、“三通一达”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健全了区域物流配送网络,实现西安港货物高效集散与分拨。
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高地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于深化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贸往来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作为陕西自贸区三大片区的西安国际港务片区占据交通枢纽、特殊政策、产业优势等多个关键因素,成为陕西开展对外经济贸易的“窗口区域”。据介绍,西安国际港务片区重点建设国际陆港、商贸物流区和新金融产业示范区,同时紧紧依托内陆港核心资源,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自贸试验区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做精做强临港产业、电子商务、融资租赁、商贸物流、文化体育五大产业集群。
发展跨境电商是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畅通的重要抓手。来自陕西省商务厅的统计显示,去年1月至10月,陕西省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单量同比增长14.4倍,其中跨境电商出口是上年同期的22倍。跨境电商正成为陕西对外贸易的新生力量,构筑起一条连接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网上丝绸之路”。
西安国际港务区充分发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通过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形成了平台齐全、运行高效、领域广泛、重点突出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格局以及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链条,不断推动西安、陕西逐步成为西部乃至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产业高地。
2017年,西安国际港务区提前完成电商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的既定目标,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国美在线等国内零售电商企业前十强的西北总部项目纷纷落户园区,当当网即时印刷云平台全国总部、大唐西市集团丝绸之路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等重点文化企业不断聚集……国际港务区已基本形成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线上零售及大宗商品贸易为重点,互联网+文化、互联网+双创、共享经济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的“一体两翼多平台”良性产业发展格局,集聚效益日益凸显,千亿级电商产业示范高地已基本成型。今年1-5月,西安国际港务区跨境电商进出口单量突破300万单,同比增长达30%以上。国际港务区有实力成为大西安商贸物流万亿级大产业的核心承载区、西安追赶超越发展的排头兵。
中西部陆港金融小镇培育新金融生态链
西安国际港务区重点打造的中西部陆港金融小镇,是迈科集团投资建设的融合商品交易、仓储、运输、金融服务、货代、信息服务以及商务配套等为一体的物流金融中心。小镇紧扣“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西安港门户平台和“长安号”国际物流通道优势,抓住沿海产业转移、贸易聚集几何式增长的需求,为企业提供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等新金融服务,解决传统金融难以解决的问题。
中西部陆港金融小镇重点打造三大核心产业板块:大宗商品交易板块、新金融产业板块和贸易板块。小镇搭建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能源化工、木材、汽车整车等十余类大宗商品要素交易平台,有机结合了线上线下交易,助力贸易、物流、金融融合裂变发展。截至2017年底,小镇入驻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贸易往来达5000万美元,带动各类就业超2000人,其中新金融企业达到162家,近3年累计业务规模超170亿元。小镇是陕西省最早推动融资租赁企业聚集发展的区域,聚集了全省70%的融资租赁企业,聚集商业保理企业占全省90%。
小镇在运营模式方面把金融带入到每个环节,全力打造“以商品交易为基础,以金融服务为核心,以仓储物流为纽带”的新金融生态链,引导和聚集物流仓储、城市基本设施建设和内陆港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险、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落户,致力于将把中西部陆港金融小镇打造成为西安物流金融中心,并以西安为中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辐射全国,联动全球。
据了解,中西部陆港金融小镇总占地1000亩,总投资90亿元,一期占地400亩,总投资36亿元。目前,小镇已建成中西部商品交易中心、西安港创业基地、企业总部聚集区、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入驻企业近600家。2017年大宗商品交易额超750亿元,税收超8000万元。
智库为园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智库是支撑西安国际港务区创新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017年,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国际陆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互动式体验中心、共同创建在线培训平台、共建“丝路国际学院”和“西安工程师学院”,打造“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和众创中心、开展面向“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开展智库建设,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及国际港务区创新发展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国际化、专业化、实用性人才。
国声智库组织专家学者赴西安国际港务区开展调研,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智库+金融”融合发展、新型智库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达成诸多合作共识。西安国际港务区对将于9月举办的“丝绸之路智库峰会”表示支持。该峰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杂志社、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国声智库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旨在对“一带一路”建设成就和文化旅游、科技、大数据、大健康、金融、知识产权、世界遗产、生态保护等多领域样本案例进行阶段性梳理、总结,发挥智库合力,形成更多高端研究成果,推动中外智库交流合作,打造新型智库人文合作平台,推动智库共同体建设,为共建“智力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方案。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主任徐蕴峰在调研时表示,西安国际港务区抓住“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机遇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以及自贸试验区建设新优势,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开拓国际通道,培育电子商务、金融等新业态,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后应更积极引入外脑,强化新型智库在园区创新发展中的智力支撑作用,释放“智库+园区”新动能,建设智库成果转化传播平台,为入区企业在人才、技术、金融、产品、资源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撑,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商贸物流枢纽建设,为陕西“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