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建立和人的成长一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当站在时代前端的我们,回首来路时,关于城市的回忆,总会让人感慨万千、收获良多。
“化蛹成蝶”般的武汉空间演变改革开放前,武汉城市空间演变
1870年的武汉犹如依偎在长江边的两只“虫蛹”,百年后,虫蛹长大,渐有了破茧之势。不难看出,改革开放前的武汉城市空间,主要以长江、汉江为骨架,武汉三镇先是依托两江线性发展,随后渐渐沿线拓张,同时三镇重心向长江下游偏移。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则是,工业带动武汉三镇的发展。
1990年的武汉
改革开放后,已经“破茧”的武汉振翅欲飞,迅速扩张。1990年的武汉,武昌古城墙早已拆除,马蹄状生长态势初显。与武昌隔江相望的汉口开始向内紧凑发展,汉阳则是依附汉口线性衍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武昌中北路、汉口武商等商圈逐步成形。
2000年的武汉
以上图片来源:《图析武汉:武汉空间结构和城市演变的形态学研究》
步入新世纪,武汉的桥梁建设将三镇连接起来,武汉犹如一只蝴蝶开始翩翩起舞,城市扩展速度明显增快,中心城区进一步城市化。武昌和汉口已形成江南江北双核心,武昌主城区马蹄状发展更加明显,并不断向城市远端延伸。
2000年,武汉已形成“环+放射”的城市空间结构。随着江城轨道交通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为城市向远城区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光谷和沌口经济开发区在此时初具雏形。
40年的时间,武汉从破茧成蝶到轻飞曼舞,早已焕然一新。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江城这片沃土之上,一个个城市热点新区拔地而起,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武汉源源不断的发展张力和潜力。
脱胎换骨般的城市热点区域建设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光谷的进阶之路
提及武汉热点区域建设,就不得不说光谷,这个曾被称为“武汉地图外两厘米”的地方,在改革开放后的第十年,还只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菜地。30年后,在同一片土地上,树立起一个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光谷成为“天下谷”。
据不完全统计,光谷从1988年成立至今,共扩容了6次,如今已经拓展至518平方公里。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传输系统,也是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还是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30年间,光谷陆续建立起包括科技、智能制造在内的8大产业园区,并还在不断推进“五谷”(光谷、药谷、智谷、金谷、才谷)建设。
不仅如此,光谷俨然成为不少企业第二总部的首选,Uber、摩拜单车、360、小米、中兴通讯……光速生长的光谷速度,惊艳全国。
2“天下第一街”——汉正街的升级换代
1979年,汉正街率先在全国恢复小商品批发市场。占地2.56平方公里,10大专业市场,日均吞吐货物400余吨,商家1.9万户,从业人员10万余人,汉正街成为20世纪80年代全国规模最大、交易量也最大的“天下第一街”。
世界银行代表团、美国国会曾来此参观、登过《人民日报》、拍过主题电视剧,这些都是汉正街曾经的辉煌。然而,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那条狭长的街道已经容不下日益增多的商家,各种发展问题也随之而来。业态落后、租金奇高、交通阻塞、火灾频发……终于,2011年武汉政府宣布重大决策,将汉正街市场整体搬迁至黄陂区汉口北。而汉正街原址将建设汉正街·武汉中央服务区,向国际化、高端化、品质化迈进。
3武汉城市副中心之一——四新的变形记
1966年,“破四旧、立四新”是当时最时髦的口号,武汉的四新农场由此而来。本世纪初,四新新城正式拉开开发建设的帷幕。到了2005年,四新区正式成立,一年后,武汉市发布的《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提出要将四新建设成为市级商业副中心。
13年过去,武汉四新板块万象更新:三环线、四新大道、二环线和318国道、江城大道、国博大道构筑的“三纵三横”骨干交通路网已基本形成;王家湾商圈、钟家村商圈、沌口开发区,三大商圈可辐射人口约51.8万人;方岛、绿地国博、武汉聚信广场、绿地新都会、韩国乐天商业项目、法国欧尚华中区总部,六大项目规划建设中;金地、绿地、新城、国博、正荣、华发等众多品牌开发商参与建设四新板块……位于三环内的四新,已成为近年来武汉开发建设最抢眼的版块之一。
其实,除了光谷、汉正街、四新,武汉还有沌口经济开发区、临空新城等许多热点区域,在改革开放40年间,建立成熟。这些热点区域都将助力武汉发展得更加繁荣。
改革开放已步入“不惑之年”,在此期间,“每天不一样”的武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相信,“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的武汉人还将继续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