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贸通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湖北商务事业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2018-08-08 1200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湖北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以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湖北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商务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湖北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湖北实施,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以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坚定不移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商务事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对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40年来湖北商务事业发展成绩斐然
 
  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取得新成效。1980年湖北重新设立武汉海关,开辟了可直航国外的两个港口(武汉、黄石),由内陆口岸恢复为直接对外口岸,逐步实现全面开口自营,对外贸易逐步进入快车道,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飞跃,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1978年,湖北进出口总额只有1.7亿多美元,其中出口1.6亿美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湖北省外贸发展开始提速,2002年出口超过20亿美元,达21亿美元;2008年实现单月出口突破10亿美元大关,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货物贸易进出口从2012年的2018.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134.3亿元,年均增长9.2%。其中,2017年出口达2064.1亿元,前五年年均增长11%;进口达1070.2亿元,前五年年均增长6.2%。出口结构明显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23.1%,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从22.4%提高到37.6%。新型贸易方式加快发展,2017年,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实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5.7亿美元,全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服务中小微企业约2000家,省级跨境电商公共平台累计完成跨境直购4.8万票。
 
  利用外资质量规模实现新提升
 
  1981年12月6日,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湖北派克密封件有限公司”由原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成立,拉开了湖北利用外资的序幕。在随后的40年里,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荆楚大地的热土上生根、发芽,蓬勃发展。截至2017年底,湖北省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全省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353家,实际利用外资862.08亿美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实际使用外资从2012年的56.7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09.9亿美元。从2016年开始,连续两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超百亿美元,2017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09.94亿美元,同比增长8.5%。从总量上看,湖北是中部地区累计使用外资最多的省份,世界500强企业纷纷选择落户湖北。1987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在湖北设立长江西门子电传机维修中心,第一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鄂落户。截至2017年,来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增加到267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73家。现代服务业等新兴投资领域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外资并购、增资扩股等外商投资方式加快发展,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等高质量投资不断增加。开放平台日益丰富,形成鄂粤港澳经贸洽谈、华创会、楚商大会、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对外交流平台,覆盖经贸、科技、文化等各领域,有力促进湖北省与全球各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存储器、商业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国家级产业基地落户。上汽通用武汉基地、华星光电等重大产业项目投产。
 
  对外投资合作平稳健康发展。自改革开放至今,湖北对外投资与合作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形式日趋多样,跨国投资和经营的能力逐步增强,“走出去”事业初步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发展格局,各项指标均处于中西部地区领先位次。截至目前,全省境内投资主体经备案设立非金融类境外企业77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累计136.5亿美元,遍布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承包工程稳居中部首位,保持全国第一方阵,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分别从2012年的72.7亿和45.6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48.7亿和70.8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稳定迈上新台阶,非金融类对外实际投资由2012年的8.3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6.1亿美元,投资领域向生物医药、食品制造、新能源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拓展,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人福医药联合汉德资本收购美国医药细分行业龙头RiteDose公司,将有望填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BFS核心技术的空白。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大力支持省内重点企业到沿线国家拓展业务。2017年,湖北省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项目44个,投资额2.6亿美元;在“一带一路”沿线的33个国家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84.4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境外经贸园区建设有序推进,中比科技园已入驻22家中欧企业,纳入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统计范围;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贸合作区成为《中俄森林资源合作开发与利用总体规划》框架下实质性推进的最大合作开发项目;湖北省企业在泰国筹建的科技园区、哈萨克斯坦工业园区、马来西亚商贸园区等项目均已开展规划投资等工作。
 
  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实现新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消费品市场体系的日趋健全,流通设施持续完善,商品与服务供给水平大幅提升,网络消费从无到有到强,居民收入和支出的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全省消费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和增幅不断创新高,社零额分别于1983年、1996年、2013年登上100亿元、1000亿元、10000亿元三个台阶。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商贸流通业持续较快发展,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9196.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7394.1亿元,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1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2位,同比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社零额59.84亿元的近291倍,年均增长15.65%。促消费渠道不断拓宽,“荆楚优品”工程加快推进,食博会、汉口北交易会已成为立足湖北、辐射全国的知名展会。改革开放初期,在全国率先建设小商品市场,打响汉正街品牌;在流通体制机制改革上,“武汉模式”一直是全国城市流通改革的楷模。随着流通领域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络购物、信用消费等现代流通方式从无到有和快速普及,超级市场、社区便民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无店铺销售、无人商店、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及文化功能大型摩尔城(MALL)等新型业态层出不穷和蓬勃发展。电子商务持续高速发展,构建国家级和省级电商示范创建体系,形成硚口、汉口北、葛店三大电商产业集群,汉口北卓尔购平台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元,卷皮网、卓尔购、楼兰蜜语、宁美国度等电商企业进入全国前列。新型流通业态蓬勃发展,2017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1.7万亿,同比增长22.3%;网络零售额1780亿元,同比增长27.1%,均位居中部首位。
 
  口岸体系形成新格局。1978年,武汉海关复关,进出口货物在汉验关,陆运口岸开放。1980年武汉港、黄石港对航行国际航线的国轮开放,从此水运口岸开放;1987年,武汉至香港直航包机开行,空港开放。为适应对外客货出入境需要,检查、检验、检疫部门相继建立。1992年,武汉对外轮开放直航。截至目前,湖北共有国家批准开放口岸5个,湖北省政府批准开放口岸9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3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5个以及15个进境商品指定口岸,基本形成了水、陆、空全方位口岸对外开放体系。航空运输网络贯通四大洲,截至2017年全省航空口岸国际客货运航线达到58条;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阳逻港-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航线和泸汉台集装箱快班实现班轮化运行,阳逻港开通至东盟四国试验航线以及至日本、韩国集装箱快线;中欧班列(武汉)开通了至德国等铁路货运班列16条线路,辐射欧洲、中亚、西亚等28个国家60多个城市,2017年全年中欧班列(武汉)开行372列,运输国际集装箱量达到33240标箱,班列实载率达9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大通关建设深入推进,突出顶层设计,出台政策措施,积极参与上海与中部六省口岸大通关合作联席会议机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成效显著,武汉东湖综保区自2013年6月封关运行以来,重点推进国际生物医药保税、跨境电商服务、大宗商品交易、保税展示交易、外贸综合服务、国际检测维修、跨境金融服务七大平台建设,经济指标持续向好。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黄石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宜昌及襄阳保税物流中心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实现封关运行。2017年,仙桃、荆门保税物流中心获批建设。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7年底,《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工作方案》中明确的14项主要建设内容已有12项完成了开发工作,上线运行的应用项目达到21个,应用功能基本涵盖进出口通关各个环节。通过“单一窗口”平台办理的各类通关业务超过5万单(票),使用企业累计超过2000家。
 
  全力推进商务事业新发展
 
  讲政治,重大局。党中央、国务院以着眼长远的系统思维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自贸试验区等建设,为湖北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蓝图,指明了发展方向。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湖北省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湖北实施和“五个湖北”建设。贯彻中央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自觉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讲团结,重合作。湖北省商务厅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努力在全省商务系统树立“行业一盘棋、商务一家人”的理念。通过组建自贸区、内贸流通现代化、外贸、外资、行政审批等8个主要业务工作统筹推进小组,促进厅党组成员、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建立厅党组成员与市州、厅机关处室与县市的对口联系制度,共确定联系点80个,要求厅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加强对市州和县市商务、招商部门的指导、支持和服务;创造各种交流平台,鼓励各级商务、招商部门善用巧劲、善于借力,多方寻求兄弟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整合资源共促商务发展。
 
  讲改革,重创新。秉承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创精神,湖北比较早地向世界敞开了心扉。在古丝绸之路兴盛时期,湖北就是重要的外贸货物出口地和中转站。汉口是近代著名的“万里茶道”源头,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贸易港。改革开放初期,湖北开创了多个全国、中部“第一”,于1981年成立了全国首家中美合资企业——湖北派克密封件有限公司,于1996年成立了华中地区首家外资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于2002年成立了中部地区首家中外合作创投基金长江巴黎百富勤。湖北坚持开放先导战略,参与全球化进程,共享全球化红利,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坚持以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对接高标准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进一步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湖北以先行先试促自贸区申建系列创新”项目荣获首届“湖北改革奖”。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持续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大力建设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着力探索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黄石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和荆门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两项国家级试点取得圆满成功,《黄石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成为全国地级市首部商贸法规。围绕黄石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武汉城市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提炼6项制度创新成果,获商务部等部委肯定,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在商务部举办的全国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现场会上,湖北省作典型发言,介绍试点经验。加快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中药追溯全产业链贯通,湖北省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成为全国示范项目。在全国省级商务部门率先制定企业信用“红黑名单”制度,推进商务诚信体系建设。
 
  讲奉献,重实效。本着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务实重行、真抓实干,齐心协力推进商务发展。一是加强学习调研。制定省商务厅《理论学习制度》、历年《调研工作安排》,把建设学习型机关放在突出位置。厅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队深入各市州调研督办工作,确保实现17个市州全覆盖。二是强化宗旨意识。在起草省政府关于积极利用外资、新形势下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等文件过程中,多听取企业和基层的意见建议,多设身处地解决实际困难,多满足企业和群众的迫切需求。三是推动政策落地。近年来,先后出台商务领域重点投资项目定期报送制度、省领导参加重大活动后续工作制度、商务厅督办工作规则、工作周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则,通过加强跟踪督办,落实问效问责,确保中央和省委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大决策得以第一时间学习传达,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四是营造干事创业的机关文化。在全厅范围内遴选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年富力强的干部,承担湖北自贸试验区、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制定干部轮岗、跟班交流学习等制度,着力打造“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商务干部。
 
  聚焦深化改革
 
  自2017年4月1日挂牌运行以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湖北自贸试验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在湖北调研自贸试验区工作时的重要讲话要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全面落实总体方案,总结提炼可复制推广经验,组织第三方评估,持续开展宣传推广,推进法制建设和能力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湖北自贸试验区2017年4月挂牌至2018年4月,新设立企业13157家,其中内资企业13033家,注册资本总额3633亿元人民币;外商投资企业124家,合同外资33亿美元;税收收入185亿元人民币;进出口总额为980亿元人民币。自贸试验区新增金融机构259家,其中持牌金融机构23家,非持牌金融机构236家。区内银行向境外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金额1097亿元人民币,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74亿元人民币。自贸区新增专利申请14242件,专利授权6344件。
 
  湖北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各片区和相关部门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先后报送200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得到采纳的成果分别为5项和21项。已有10个国家部委,36个相关省直、中央驻鄂部门,以及3个片区共出台137份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文件。
 
  “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第一批下放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61项,第二批权限下放工作正在研究中,确保最大限度依法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湖北自贸试验区在全国首创涉税执法容缺容错机制,率先发布税收优惠政策自享清单,实现一类企业出口退税“当日申报、当日退还、当日到账”。全面推进“无申请退税”。武汉片区率先发布两批378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事项,企业投资产业项目审批从150个工作日缩减至25个工作日,最短为11个工作日,相关经验做法受到李克强总理肯定。襄阳片区推出“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三个一”管理新模式,形成政务服务改革“襄阳经验”。
 
  双向投资限制进一步缩小。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照2017版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备案制,积极探索负面清单内产业对外商投资开放的可行性。武汉片区出台“开放十条”,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出口,支持企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打造全球一流国际合作服务平台。襄阳片区积极争取发行自贸试验区地方政府债券,放大汉江产业基金倍增效应,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宜昌片区支持外资参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探索推行环境影响评价负面清单制度,拟定环评负面清单,清单内的项目一律不得引进,清单外的简化审批手续。
 
  贸易业态功能进一步增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积极搭建服务贸易促进平台,武汉烽火集团先后设立10多个海外服务中心,持续扩大海外电信商运营维护服务市场,湖北传神语联网依托“云翻译技术”架构建设全球语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服务贸易新突破。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现已实现关检联合验放、铁路拆拼箱、水运平台、空运舱单系统等28个功能应用项目,累计办理通关业务超过20万单(票),使用企业超过4000家,出口企业退(免)税已实现全程无纸化管理。
 
  科技金融创新进一步推进。支持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全省9家科技分(支)行、19家科技特色支行、13家科技担保机构、15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200多家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可为自贸试验区企业提供科技金融“一站式”综合服务。拓宽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湖北自贸试验区内企业累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3只,金额107亿元,其中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发行全国最大单“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i-maoqu.com/news/show-13111.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头条直达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直达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版权所有:上海环球投资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492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