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贸通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自由贸易试验区:解放思想大胆闯

   2018-08-13 1910
核心提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国家对湖北自贸区的战略定位为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国家对湖北自贸区的战略定位为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运行一年多来,湖北自贸区学习借鉴其他自贸区先进成熟经验,在复制推广中消化吸收再创新,改革红利加快释放,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实现了奠基性高位开局,不仅拉动了开放型经济增长,而且推动了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政务服务、法治环境等创新发展,带来强大的学习效应、开放效应和竞争效应,取得了显著成效。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它意味着国内经济改革的方向,也代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作为制度、政策创新的高地,湖北自贸区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改革的主动和国际竞争的主动,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开放新路径,成为我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发挥着重大示范带动作用。

  湖北自贸区建设成效显著

  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国家对湖北自贸区的战略定位为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运行一年多来,湖北自贸区学习借鉴其他自贸区先进成熟经验,在复制推广中消化吸收再创新,改革红利加快释放,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实现了奠基性高位开局,不仅拉动了开放型经济增长,而且推动了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政务服务、法治环境等创新发展,带来强大的学习效应、开放效应和竞争效应,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快“先行先试”,推进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湖北自贸区突破旧有的制度框架,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加强了行政体制、财税体制及金融体制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人才支撑、法制保障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形成了2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已有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近期湖北自贸区又总结报送了新一批试点经验和创新成果,拟请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

  2018年6月,中山大学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研究院“2017-2018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显示,武汉片区制度创新指数在第三批自贸区中排名第二。

  二是围绕简政放权,优化资源配置。

  按照差异化、特色化、分步骤的原则,湖北首批下放了61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最大限度依法赋予自贸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目前170项改革试验任务项目化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各项改革措施系统集成增强。

  探索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取得明显效果。推动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逐渐形成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增强了市场活力。

  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新机制,推动光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进一步集聚。深入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机制,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湖北自贸区吸引各类先进的生产要素集聚,成为资源配置示范区。

  三是改善营商环境,破解开放难题。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转动能、提质量目标,湖北自贸区精准发力,汇聚动能,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开创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建设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台通关监管创新服务举措,推进跨关区通关一体化,有效缩短了通关时间,大幅降低企业工作量及物流成本,贸易便捷化、便利化水平得到提升。

  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稳步开展金融开放和创新试验,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进新型贸易业态发展,搭建服务贸易促进平台,服务贸易实现新突破。

  建立了对外投资“一站式”服务平台,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方式,成为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自贸区企业国际化增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进一步探索湖北自贸区改革创新开放新路径

  湖北自贸区获批以来,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创新开放措施,对资本、项目、人才的集聚能力明显提高,经济活力大幅度提升。但与广东、上海等自贸区相比,湖北对外开放层次低,产业基础薄弱,人才储备较为匮乏,经济体量和丰富程度存在着明显差距。高水平推进湖北自贸区建设,要在深刻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的基础上,紧紧契合湖北实际,积极求解开放度不足、市场主体获得感较差、法制保障体系不健全、系统集成合力不够等问题,打造全面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主战场”,为湖北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内陆开放、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第一,继续深化改革试验。围绕国家对湖北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和总体方案,紧扣自贸区核心要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改革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切实解决改革创新中遇到的制度障碍与实际问题。

  完善落实各项改革举措。以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口,完善基本制度体系,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最有力的制度保障。创新法治化保障制度,确保自贸区在投资、贸易、金融、管理等领域的成果合法化。以政府改革为突破口,在“放管服”改革上注重实质实效,继续取消、下放、调整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建立适应自贸区特点的信用制度和规范,提升政府服务能力、监管能力和效率水平,打造良好稳定的投资环境。

  提升改革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充分调动各级政府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对能下放到地方和自贸区的权力尽可能下放,增强自贸区的改革自主权和创新空间。尽快研究建立自贸区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为激励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协同推进不同改革领域的各项制度创新,注重改革的包容性、协调性以及配套政策的精细化、互补性,及时开展效果评价和推广。

  第二,进一步加强创新系统集成。在制度创新方面,创新市场准入制度,明确权力和责任清单,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探索政务服务网络化标准化组织方式程序,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创新金融管控制度,在金融机制体制建设上下功夫,提高区内企业跨境融资能力,推动跨境担保、融资和保险方式创新,开展人民币跨境电子商务结算等服务;创新贸易监管方式,进一步减少或降低外资投资项目的批准门槛,提高引进外部资金、先进技术、高端人才的规模层次,提高引资融资综合质量;创新园区共建合作机制,增强各类开放平台联动发展合作,形成开放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三个片区彰显特色、差异发展、融合发展。

  在科技创新方面,要以建设自贸区为契机,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充分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全力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建立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进科技管理领域的简政放权,加快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营商环境;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

  第三,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借鉴沿海自贸区经验,整合资源,以构建一体化大市场为着力点,强化部门协同推进,探索内陆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

  培育开放优势。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推进“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流动”的贸易便利化改革,营造更加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高产业竞争力,在开放中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竞争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鼓励各片区因地制宜招商引资,落实中央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结合湖北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调整,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拓展开放空间。构建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配置的新机制,把本土发展与走出去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积极引进各类高级要素,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把服务业开放作为开放探索的主体,通过提升产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引导企业打造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i-maoqu.com/news/show-13179.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头条直达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直达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版权所有:上海环球投资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492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