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钢建
彭和良
王强
李建勋
向霆
新形势下,律师如何为变化发展中的民营经济服务?法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什么作用?8月20日,在第五届重庆律师论坛上,参会嘉宾围绕“民营经济新发展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成果与展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创新”“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司法实践”“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内容,分享了他们的所思所悟,给法律如何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体检” 帮助企业找短板
“重庆民营企业经过40年发展,从‘微不足道’到占据半壁江山,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创业的主体力量,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生力军!”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陈钢建在论坛上作“民营经济新发展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主旨演讲时介绍,截止2017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226.9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6.8%,其中民营企业69.2万户。民营企业解决就业超过900万人。
“但当前,我市民营经济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陈钢建说,一方面,我市民营经济存在总量规模不大、优质企业不多、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建设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如融资难、融资贵,负担重、成本高,壁垒多、效能低、维权难等,营商环境还亟待进一步改善。
那么,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民营经济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律师如何为变化发展中的民营经济服务?
对此,陈钢建认为,首先,律师要超前服务,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企业法律服务经验,提前从法律角度作出科学理性的反应,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提前研判、提前预防、提前管控,提供超前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和预警机制。
其次,要善于突破传统的、常规的、一般性企业法律服务方式,不仅限于为企业的具体法律纠纷问题和个案提供法律服务。要善于打破传统服务界限,充分发挥律师个人综合能力、专业水平和行业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服务。
“现在,我们很多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对外合作交易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短板。”陈钢建举例说,比如,一些民营企业没有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等。“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律师及时给企业‘法律体检’帮助企业找出短板,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一事一策,一企一策,补齐短板、化解风险。”
为重庆加大开放开发力度提供法律保障
“重庆服务全局,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彭和良在作“内陆高地开放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主旨演讲时介绍,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1+2+5+7”的开放平台体系,在开放平台完善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强化制度的创新,推动开放平台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彭和良举例说,比如,两江新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重庆)项目”)等重点平台、项目的引领作用日益突显,成为全市开放发展的主战场。
而作为全市开放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新增外资企业注册293户,落户项目1100多个,投资金额超过4000亿元。
“今天签订的《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公室法律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将充分发挥出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保障职能和律师行业的专业优势,助推重庆自贸区建设,助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彭和良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提升开放平台建设,创新推进自贸区建设,高标准实施中新(重庆)项目。将充分发挥试点先行先试的优势,推动开放平台之间协同发展,带动各类政策、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聚集融合,提升全域开放水平,把开放平台打造成重庆开放发展的“主战场”。
“就中新(重庆)项目而言,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举措,目前国家相关部委已经赋予中新(重庆)项目60多项创新举措,包括跨境人民币业务,通关便利化等。种种新尝试都处于探索阶段,希望有更多的重庆律师积极参与到中新(重庆)项目中来,为加大西部地区开放开发力度提供法律保障。”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副巡视员王强说。
充分发挥司法作用 助力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
“保护好重庆的美丽山水,是每个市民的责任和义务,希望社会各界,特别律师朋友多关注和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多投身污染防治攻坚战。”市环保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向霆在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主旨演讲时说。
向霆介绍,近年来,我市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7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0.5%(国家考核目标85.7%),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3天,同比增加2天;PM2.5年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得到社会各方充分肯定。
向霆认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得益于法治环境的不断健全。“近年来,我市修订《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出台《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10余个环保标准,为强化环境监管提供法治保障。市环保局与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高法院构建案件移送等联动机制,‘刑责治污’格局基本形成。2017年全市法院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案件1688件,判处罪犯959人,保持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全市连续11年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守住了三峡库区环境安全底线。”
优化营商法治环境是政府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论坛上,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李建勋作了一场“建设新时代法治政府,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主旨演讲。
“对一个城市而言,营商环境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营商环境的诸多要素构成中,法治是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李建勋说,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则是政府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此,在规范政府行政权力方面,我市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简政放权、公开透明”的原则,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市级行政权力由9100多项精简为3709项。
在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市政府先后10多批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市级审批项目由本轮“放管服”改革之初的1100多项,精简为目前的500余项,精简率超过60%,区县审批项目精简率普遍达40%以上。
同时,我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以实现政务服务“全渝通办”为目标,建成全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基本实现市、区县、乡镇、村“纵向四级贯通、横向全面联通”。
截至目前,入驻政务服务平台的全市各级政府机构共4772个,累计办件量已超过1500万件。
“加快推进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全面优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此,李建勋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聚焦政务环境优化,共同推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努力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以政府的服务效率换取企业的发展效益。
二是聚焦制度环境优化,共同建设完备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动态清理影响和制约各类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及时通过立法立规巩固确认“亲商”“安商”“富商”的改革举措。
三是聚焦执法环境优化,共同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依法保护企业界人士名誉、人身和财产等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四是聚焦法律服务优化,共同推动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全面落实,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经营的能力水平。
精彩见解
民营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变事中、事后应对为事前的预防,要找优秀的法律团队来防范经营中的法律风险,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民营企业家应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经营上面。
——渝北区人民法院法官 徐振中
依法用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是民营企业助力改善民生的应有之责。
——重庆市劳动争议仲裁院院长 兰云鹏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的法律服务需求,增强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获得感。而律师作为专业法律服务人员,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重庆市律师协会监事长 杨家学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打好“三大攻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时刻离不开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广大律师应深刻认识到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重大意义,找准切入点、着力点,丰富服务载体和手段,切实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
——市律师协会副会长 徐丽霞
由于旅游领域的广泛性和关联性,决定了旅游法律关系的多样性。特别是重庆旅游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种问题和风险也同时存在,旅游行业需要大量专业、有效的法律服务来规范、来保障,尽量降低法律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宣传处处长 郭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