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贸通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人尽其才——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推进人才工作纪实

   2018-08-25 2560
核心提示: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政务服务大厅里新增的人才服务窗口。记者徐鑫摄  核心提示  这几天,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政务服务
 

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政务服务大厅里新增的人才服务窗口。记者徐鑫摄

  核心提示

  这几天,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政务服务大厅里多了一个醒目的窗口——人才服务窗口。这是营口片区吸引人才落户、为企业提供招贤纳士服务平台的又一新举措。

  为了寻找更适合自贸区发展的人才模式,顺应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总思路,营口片区本着“一切向效率看齐,一切向人才看齐”的理念,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贸区发展的人才管理新模式。

  顶层设计打开新格局大胆尝试开辟新路径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如何运用自贸思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对此,营口市政府副秘书长、营口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营口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东说:“全社会必须创造一种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用自贸区的平台效应让每个人都有用武之地。”

  在组建之初,营口市委、市政府就从全市主要部门抽调了40多名干部到营口片区工作;经省委、省政府同意,选调在省长期从事外经贸和开放工作、分管和熟悉自贸区业务的领导干部到营口片区担任主要领导。这些新思维和新举措为营口片区起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与人才支撑。

  2017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把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制度创新的重要一环来抓。

  创新就意味着在观念上、理念上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突破固有的常规做法。营口片区用近半年的时间,先后制定了“一方案四办法”,建立以总量控编、全员聘用、自主分配、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了不唯身份、不唯出身、不唯学历,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选人用人导向和薪酬分配方式。

  创新思维打破常规人尽其才发挥能动性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

  如今在营口片区,捧着“泥饭碗”当局长不足为奇,管理者重新变回职员亦是常态,但所有人想事、干事的心没变,为营口发展引资、引智的情更浓!

  38岁的崔启隆是合同制员工,在今年的人事制度改革中,他被聘为招商三局局长。崔启隆说:“这次改革让我的观念也随之更新。市场化的做法能让今后的招商工作更有效对接,这种体制机制创新更为自贸区日后吸引人才、为有专业特长的人开了一扇门。”

  今年27岁的鲁骁仪毕业于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后,鲁骁仪被选聘到员额内。一个刚工作3年的年轻人与有30年工作经验的公务员同工同酬。鲁骁仪激动地说:“自贸区让我感到职场规划、进步空间不再是遥不可及,奋斗方向更明晰、更辽阔了!”

  在这次人事制度改革中,像崔启隆一样的合同制员工被聘为部门领导的还有9人,像鲁骁仪一样的年轻人更是不胜枚举。营口片区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新人思想新、思维新、思路新,创新有活力,咱就得服气,在自贸区干,就得比谁贡献大,岗位没有贵贱,只是分工不同。”曾经的中层管理者、此次被聘为普通职员的干部对此深有感触地说。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底,营口片区有150人进入员额管理,其中74名体制内、76名合同制;13人未被选聘,其中10人是体制内的干部。

  创新政策吸引创业者各式培训增添新动能

  省自贸办副主任、营口片区管委会主任陈柯先说:“人才高于一切,人才政策高于一切。要以更高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实施更加主动的财政支持措施。”

  为此,管委会出台了《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高新区)推动人才集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若干政策》,向海内外人才抛出了橄榄枝。一时间,无数海外学子的步伐指向了同一座东北港城——辽宁营口!

  栽下梧桐树,不愁凤凰来。

  2017年8月,营口片区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合同制员工,在2338名报名者中,23名具有双硕士学位。最终有36名应征者被择优录取,72名被管委会纳入人才储备库。

  在吸引人才的同时,营口片区还高度重视如何留住人才。

  留住人才需要“走出去”。一年多来,营口片区总计投入近200万元,组织200多人次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培训127次;派出60多人次先后到30多个地区实地考察学习。

  留住人才还需要“请进来”。营口片区先后邀请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博士等十余位国内知名专家来营口授课,使广大干部员工进一步提升了自贸思维,提高了业务水平。

  留住人才更需要“勤提问”。营口片区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首批22名来自国内的高精尖专家在过去10个月的时间里,累计推出制度创新专项咨询课题成果18项。

  以企业需求为服务导向用活政策搭建供需平台

  营口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长富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述职会上强调:“要坚持围绕发展引人才,在人才引进上要不拘一格,不唯学历重能力、不唯头衔重实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要靠企业引才,通过企业发展吸引聚集各类人才。要充分掌握人才信息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积极帮助企业引进人才。”

  对此,营口片区政务服务大厅刚刚开设的人才服务窗口,就是把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前置,域内企业只要拨通一个电话,或到人才服务窗口填写一张表格,营口片区就会登记备案,帮助企业寻找人才,对接市场。

  本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思路,结合全市“四个一帮扶”专项行动,今年5月,营口片区联合市人社局、人才中心共同举办“自贸区企业专场招聘会”,并将于其后陆续在市内人员密集场所连续举办4场招聘会,以满足辖区内企业对人才的用工需求。

  6月29日至7月1日,营口片区管委会组织并邀请域内10家企业参加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让企业有机会接触到高端人才、前沿项目,开阔了眼界,拓展了业务。营口海龟科技有限公司与辽宁双能科技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大连大兵救援装备有限公司(安防装备)达成合作意向。

  新体制适应新需要新机制取得新成果

  新的选人用人方式为营口片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陈柯先说:“营口片区的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体制壁垒,扫除了身份障碍,实现了干部队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收入分配由‘固定工资’向‘绩效薪酬’的转变,推动了营口片区形成人才高度聚集、资源高度融合、机制开放灵活的人事管理体制。”

  统计数据表明,从2017年4月自贸区揭牌到今年7月25日,营口片区新增注册企业4517家,注册资本金合计1423.24亿元;实现创新案例30项,其中5项全国首创;21万平方米的中央商务区(CBD)仅用了265天便投入使用;营口综合保税区综合服务楼85天就拔地而起……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注册登记“46证合一”。推进投资领域改革,一般类工业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实现了半个月领到开工手续,成为全省推广标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出“16+X”集成化监管执法,真正做到了“多帽合一”,提高了监管效能。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为企业节省报关成本80%,提高通关速度60%。

  人才强,科技强,经济强。一年多来,营口片区带动营口高新区提档升位,一般财政收入实现200%增长;先后有来自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哈工大等科研院校的160余位专家到营口片区(高新区)调研、考察,省内30多位院士专家与区内企业“牵手”。自贸人敢试、敢闯、敢拼的精神正吸引和鼓舞着更多的海内外人才向营口汇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i-maoqu.com/news/show-13356.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头条直达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直达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版权所有:上海环球投资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492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