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建设推进5年来,从理念到务实行动,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智库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撑和思想引领,用智慧和思想激发出了“一带一路”的时代活力。
咨政建言,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一带一路”是“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也是“智力丝绸之路”。5年来,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大潮的智库机构不断增多,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广东、福建、陕西等地。智库研究内容由浅入深,成果形式多样。多数智库围绕“一带一路”相关领域开展决策咨询和前瞻性研究,力求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机制设计上做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实现咨政建言的使命。研究内容不限于“一带一路”的内涵、背景、机遇和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及地区发展战略对接、区域及国别合作、城市参与、产能合作、金融合作、能源合作和人文交流等,以论文、研究报告、专著、调研、专栏评论、研讨会、论坛以及接受采访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研究成果,为“一带一路”系统、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编著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推出了国家级智库、地方性智库、社会智库和高校智库四大榜单,评选出国内“一带一路”发声较多的30名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院、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等“一带一路”研究的著名智库上榜。中国社会科学院张蕴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王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义桅、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赵可金、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赵磊、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日涵等智库专家在公开渠道为“一带一路”积极发声、建言献策。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5年,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快速成长的5年。作为一个开放、共建、共享的新型智库平台,国声智库致力于为“一带一路”构想的稳步推进提供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综合性的智力支持。5年来,国声智库联合“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课题组,推出涉及“一带一路”文化旅游、遗产保护、经贸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的专项课题,发起并主办了两届“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论坛,组织近百位权威专家、学者为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各项工作,特别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建言献策,形成了宝贵的思想成果。国声智库“丝路文库”专项成果收录了《一带一路言论集》、《一带一路案例集》、《丝路人》等系列丛书,通过汇总、收录、梳理、展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涌现的优秀成果,将政策解读、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相结合,为各界人士把握“一带一路”时代机遇提供了智慧读本。
舆论引领,塑造“一带一路”话语体系
话语权是智库存在的核心价值。《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一带一路”需要国内外社会共同参与,这就要求智库担负起提升话语权的重要使命,发挥舆论引领作用,为共建“一带一路”营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5年来,广大新型智库积极充当理念传播、政策解读、民意通达的桥梁纽带,在对外传播中释疑解惑、凝聚共识、促进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让外国民众认识到“一带一路”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在对内传播时明确方向、找准定位、落细落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从2014年起,共举办了5场500人以上规模的“一带一路”主题国际会议,编写了《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贡献》白皮书和20余部“一带一路”系列研究书籍和报告,与多国智库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与对话。
国声智库大传媒板块“云媒中国”新媒体平台开创了媒体与智库融合发展的新范式。“云媒中国”新媒体平台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吸收整合媒体融合的最新理念、前沿技术,聚合互联网、移动终端、微信、微博、影视、报刊等全媒体渠道,创新生产流程,全力打造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并与国内外主流媒体、知名高校、权威研究机构达成合作,联合图书出版、影视制作、VR、大数据机构,开发出了“传播+”等12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通过重点打造丝路会客厅、智库会客厅、养老会客厅、硬科技会客厅、智库观中国、“我眼中的China”城市外宣工程等传播品牌,国声智库的自主思想成果得以全媒体、快速、广泛传播,转化成社会影响力,还能为政府、广大智库机构及其智慧产品提供传播服务,成为新型智库助力国家和地区塑造“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范例。
例如,“我眼中的China·渭南”支持并深度参与了渭南近年来的一系列外宣行动,有力地提升了渭南的城市形象,树立起渭南建设“一带一路”品牌城市的新定位。国声智库还为“一带一路”渭南友好城市对话会、友好城市合作发展大会、友好城市产业合作大会等系列外事会议提供学术指导和传播服务,支持渭南在全球布局培养友好城市,建立友好城市联盟,打造“渭南+”合作新格局。
服务社会,打通智库成果转化“关键一公里”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不断提升的智库社会服务能力是动因之一。不论是国有大项目,还是民营投资项目,智库在前期咨询、项目评估、法律服务、风险防范、资金融通等方面功不可没。而进一步探索新型智库成果转化应用渠道,有效打通智库成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键一公里”,促进智库成果转化为产业成果,充分释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当前智库创新的重要课题。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配合有关部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在能源、交通、农业、矿产、物流、旅游、产业合作、跨境开发区等领域初步构建了一批重大项目,提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融资整体构想,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等组建提供智力支撑。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承担了对接中东欧项目的培训与合作,旨在搭建“一带一路”框架与“16+1”合作机制下的交流合作平台,使得中东欧国家明确各自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比较优势,促进工商界精英交流与项目合作对接,推动中国—中东欧合作务实发展。
国声智库秉承“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奋斗目标,把实践性作为智库立足的一大准则,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产出项目成果。5年来,国声智库组织专家学者队伍对“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展开项目论证、课题研究、跟踪管理、考核评估和宣传推广,在智库成果转化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国声智库为各省区市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提供行动方案。国声智库于今年年初成立“一带一路”核心区专项课题、中国春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专项课题,针对陕西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行动、自贸试验区发展新优势、“最中国”文化品牌等展开调研和研究,策划外宣文创产品,助力陕西“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以硬科技为抓手,助力大西安创新发展,成立“一带一路”与硬科技产业发展专项课题,举办新时代硬科技之都智库座谈会,推出大型纪录片《硬科技之都》,支持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西安高新区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服务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支持2018全球创投峰会,打响西安的硬科技品牌。于2016年成立“一带一路”与河南中原水产物流港专项课题小组,形成河南水产物流业对接“一带一路”专题研究成果,助推河南加速布局大物流产业。
民营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国声智库与西安多家优秀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助推民营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声智库与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及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携手,探索人文交流新模式,推广“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样本工程;与金花投资控股集团携手,推动“长安芯”硬科技产业发展;与中国原点新城携手,建设“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大平台。
开展智库外交,打造智库国际交流合作网络
近年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开展公共外交、促进人文交流方面优势日渐显现,为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注入了鲜活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智库外交建设,多次强调加强智库国际交流活动,密切智库间的合作。
在大型主场外交场合,新型智库积极作为,配套举办国际智库会议,平等交流、凝聚共识、营造氛围、提出建议,为会议的成功举办提供智力支持。201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参与主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政策沟通”平行主题会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办了高峰论坛专门为智库设立的平行主题会议,以“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为主题,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智库负责人、前政要和专家学者约200人出席。
5年来,中外智库间的密切合作,为增进互信互助、加强互联互通创造了良好契机。上海社会科学院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多哈中心签约开展合作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与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共同召开“‘一带一路’中法国际合作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展开“亚洲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与中美关系”的中美智库对话会;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与改革研究院和波兰经济大会基金会签订“丝绸之路”战略合作框架;国声智库与英国牛津管理咨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双方致力于在传媒和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当前,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亟须激发并汇聚广大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力量,特别是要发挥好智库网络和智库联盟的功能与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联部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旨在整合资源、统筹研究,发挥智库国家队的引领作用。经过几年运转,目前智库联盟已经发展了国内137家较高水平的智库机构成为理事单位,国际理事单位112家,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重要国家。联盟发挥网络效应,在国内外举办了多场大型国际会议、论坛,为中外智库交流做出了贡献。
2017年6月,在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的倡议下,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陕西15家高校共同成立了陕西省高校“一带一路”智库联盟,致力于推动陕西省高校智库交流合作,促进丝路沿线国家智库交流和民心相通,服务国家与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大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声智库名誉主任李国强表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今后应继续发挥智库外交功能,发挥智库作为国家间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渠道的作用,发挥智库在夯实国家关系的友好民意和社会基础的民心相通的重要作用。加强智库国际交流活动,打造“一带一路”智库国际交流网络,建设“丝绸之路智库共同体”,增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提供智慧合力。
据悉,此次峰会由丝绸之路西行之旅生态工程组委会、中国原点新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心片区(高新)管理局、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港务区(直属)管理局等机构承办,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译出版社、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欧亚经济(论坛)与全球发展研究院、北京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深圳市上市公司并购协会、深圳市中东欧经济文化促进会、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等单位支持。峰会旨在对“一带一路”建设成就和文化旅游、科技、大数据、大健康、金融、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世界遗产、生态保护等多领域样本案例进行阶段性梳理、总结,发挥智库合力,形成更多高端研究成果,推动中外智库交流合作,打造新型智库人文合作平台,推动“丝绸之路智库共同体”建设,促进“一带一路”友好城市缔结和共同发展,为共建“智力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