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重庆而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优化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是转换增长动力的必由之路,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发力,在大数据智能化上求突破。
近年来,我们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着力转方式,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多点支撑,强化招商引资引智和重点项目带动,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6.9:44.1:49,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9%和25.7%,分别高于同期工业增长15.5个和16.3个百分点。二是着力促改革,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超额完成钢铁、煤炭、船舶、水泥等去产能目标,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三是着力强平台,持续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两江新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取得成效,自贸试验区新注册企业1万多家,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现跨境融资20.6亿美元,中欧班列(重庆)运行663班,“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开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四是着力抓创新,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201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15.8%、新增科技型企业3465家,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行业建成一批技术创新联盟和研发平台,设立北斗导航产品质检中心和国家(重庆)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发展后劲更足。五是着力抓生态,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认真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面推行河长制,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长江干流重庆段保持优等水质,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3天,PM2.5浓度下降16.7%,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加快推进。六是着力惠民生,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推进民生实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8年1月召开的重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过去工作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代重庆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强调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等7个方面有新作为新进展。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对这些任务进行了年度目标分解和任务细化。我们正在积极抓好落实。
初步考虑,在落实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部署基础上,突出抓好以下3个方面工作:
(一)对接国家政策,及时加强谋划设计,完善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组织专班按照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化研究,初步考虑要按照新发展理念,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采取一些具体举措。重庆发改委正在及时跟进,将结合重庆市实际深化具体实施方案,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择机出台,并结合“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对一些已经不合时宜、不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指标进行调整,在具体的专项政策上将根据高质量发展要求加以完善、修订。重庆市委研究室已经在2018年年度调研计划中,专门增加“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及建议”课题,研究包括正确处理稳增长与去杠杆关系在内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待成熟后,将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参阅。今年3月,我们已经对《进一步落实涉企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发展的意见》进行了修订,力度更大、措施更实,将重点抓好落实。
(二)加大扶持力度,打造一批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典型示范区和企业。
2017年,红江机械成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6个国家级数字化车间加快建设;重庆信通院等3个平台入选国家级“双创”试点示范平台;新增长安、宗申2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隆鑫通用等4家企业成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伟实业、金山科技等10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专项。2018年将从“制造业+”和“互联网+”切入,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抓紧培育和打造一批体现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和集聚区。一是市科委正与市财政局、发改委共同研究制定《重庆市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已基本成型,按程序报批后即实施。二是积极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目前已经拥有77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287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三是依托大学城、西永微电园、西部物流园、自贸区,合作共建“重庆科技创新城”,打造重庆大学城科技产业园,搭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四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大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大学科技园增效四项行动,建设好现有的32家各类科技创新园区。
(三)加强培训宣传,营造良好的高质量发展氛围。
以经济战线干部为重点,以业务素养提升为主攻方向,利用区县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同志培训班、市级机关处长进修班、周三大讲堂系列讲座、专题培训班等培训形式,加强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内容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凝聚全市聚焦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利用报刊、电视台、网络等媒介,创新宣传形式,加大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和各区县丰富实践的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