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关于外商独资旅行社的产业开放政策,让在出境游业务上更具优势的外资旅行社,拥有了更大的市场可能性。
中国出境游市场庞大且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1305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0%。不断攀升的出境游人数,意味着巨大的消费能力。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报告显示,中国游客2017年在出境游上花费2577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接近世界旅游总收入(1.34万亿美元)的1/5。
同样在期待中国市场的,是9月刚刚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首家金融教育领域外商投资企业的瑞伯职业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瑞伯的投资方是瑞士金融理财规划学院,该公司总经理钟科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空间巨大,上海自贸试验区为我们打开了一道门。”
面对国际市场的种种不确定性,中国正在不断向外资释放扩大开放、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信号,以稳定外资在中国的发展预期。
基于过去5年来持续不断的扩大开放,“(再加上)自贸试验区在制度上进行了更加规范化、透明化的改革,都让外企觉得自贸试验区代表着中国未来进一步开放的大方向,所以愿意过来投资。”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徐明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
作为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定位之一,就是加强同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
通过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中国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同时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制定和完善负面清单,开展了外商投资、境外投资管理和商事登记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创新,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和制造业对外开放。
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布全国首份负面清单以来,2018版负面清单已于今年6月30日发布。经四次修订后,负面清单的长度已经从2013版的190条减少到2018版的45条。由于负面清单外实施备案制,因此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的办理时间由8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申报材料由10份减少到3份。截至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内90%以上的投资项目都是负面清单以外的,以备案方式设立的。
5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先后推出了2批54项扩大开放措施,其中服务业领域37项,制造业等领域17项。由此,大量外资进入了原来受限制的领域。
截止2018年6月,这54项扩大开放措施共有32项措施落地,累计落地企业超过2600家,融资租赁、工程设计、旅行社等行业的扩大开放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落地企业中涌现出一批首创性项目,包括中国第一家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第一家合资道路运输公司、第一家独资游艇设计公司、第一家独资国际船舶管理公司和第一家执行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独资认证公司。
数据永远是最好的注脚。截至2018年6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超过1万多户,占比从自贸试验区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20%左右,累计实到外资230亿美元,其中2017年全年实到外资70.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
营商环境优化
不仅仅是新的产业领域在开放,上海也在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让外资获得了更多利好。
9月12日,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主办发布的“第2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上海金融中心评分大幅上升24分,进入全球金融中心前五行列,位列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之后。
而在营商环境这一分项指标中,上海更是一跃从之前的20位,上升为第6位。
在纽交所上市的梅特勒-托利多集团是一家精密仪器及衡器制造商,2017年12月,该集团从上海自贸试验区申报出境的一批原产于美国的实验器材,在韩国完成清关进口。凭借美国原产地证明,以及由上海海关签发的《中国海关未再加工证明》,这批货物顺利享受到了美韩自贸协定项下的税款优惠。
近年来增长迅猛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其一大利好就是优惠关税,但要享受到相应的优惠税率,必须是自贸协定的成员方,也必须是未经加工的原产地货物。因此,由非成员方出具的证明货物转运期间“保持原状”的《未再加工证明》,成为FTA项下货物享受优惠关税的必备文件之一。
国际运输的主要转运地,如鹿特丹、汉堡、新加坡、釜山、香港,均建立有《未再加工证明》的签发机制。而梅特勒-托利多集团的这份“未再加工证明”,则是全国海关签发的首份未再加工证明。
截至目前,上海海关关税处原产地科已经给梅特勒-托利多国际物流亚太分拨中心签发了50多份《未再加工证明》,涉及出口金额100万美元,累计享受税收优惠15万美元。
梅特勒-托利多国际物流亚太分拨中心的物流运营商——上海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峰说,自贸区成立五年来,(该分拨中心)业务需求量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而对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来说,利好则是2015年4月张江片区正式纳入自贸区入出境特殊物品检验检疫政策试点范围,由此使得一些入境特殊物品样本的通关时间变得更短。比如,有些样品试剂的进口等待时间,从原来的20多个工作日缩短到3至5个工作日。
“研发用试剂和样品,有些保质期很短,如果在口岸耽搁太长时间,可能到实验室已经失去使用价值。海关开通绿色通道大大缩短了样品的通关时间,医药研发也得以快速推进。”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对记者表示。
目前,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里,已经确立了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监管服务模式。
比如,通过海关、国检等部门推出的“先进区、后报关报检”“一区注册、四地经营”“十检十放”等创新举措,通关效率大大提高,保税区进出境时间较全关水平缩短78.5%和31.7%,企业物流成本平均降低约10%。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也使得企业申报数据项在船舶申报环节缩减65%,在货物申报环节缩减24%,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超过20亿元。
各项贸易便利化改革的效应持续显现。2017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占上海同期外贸总值的42%。洋山港和外高桥(16.080, 0.12, 0.75%)港区全年合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38.2万标箱,同比增长7.3%,推动上海港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
“五年来,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逐步完善,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自贸试验区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李兆杰说。
多举措稳外资
未来的增长并不轻松。9月27日,WTO发布贸易预测并调低了对于未来全球贸易增速的预期。
WTO称,由于重要市场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紧张局势以及日益收紧的信贷市场,因此2018年接下来几个月和2019年的全球贸易增速将会放缓。
今年4月,WTO预期2018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将达到4.4%,不过目前这一预期调降为3.9%。并预期2019年进一步放缓至3.7%。
与此同时,外部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否会重塑全球产业链,进而对吸引外资产生影响,也是市场的担忧所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在持续扩内需的同时,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营造更加公平便利可预期、更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环境。
这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动外商投资重大项目落地、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和加快推进通关便利化的措施,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截至目前,我国吸引外资的数据仍保持增长。商务部的数据显示,1~8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331家,同比增长102.7%;实际使用外资560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折865亿美元,同比增长6.1%)。
不过,在近期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高峰也表示,正在对美方的加征关税措施给全球产业链带来的影响进行详细的评估。
作为积极的应对,中国也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服务领域的开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同时,有针对性地协调解决一些外资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
9月17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主持召开跨国公司座谈会。钟山说,中国言必行,今年宣布的系列开放举措正在逐项落实。今后中国开放力度会更大,水平会更高。
与此同时,包括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等更多的贸易便利化措施还在出台中,以推进更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
在9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海关总署党组成员、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广志就表示,年底前进口和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将在2017年基础上再压减1/3,其中进口从97.39小时压缩至65小时,出口从12.29小时压缩至8.2小时。到2021年底,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减至48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减至6.15小时。
另外,推动跨境贸易降成本,今年内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在2017年的基础上减少100美元以上。
“总之,对于外国投资,中国的市场会不断的开放,投资环境会继续改善,产业配套能力会不断增强。”高峰说。
对于上海自贸试验区而言,角色依然是要按照国际最高标准,为推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进行更为充分的压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