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区都涌现夺冠选手
站定、搭箭、扣弦、拉弓……离弦之箭在空中形成一道浅浅的白线,最后直击五色环靶。由学生们组成的一列列比赛队伍同时拉开架势张弓搭箭,场面让人震撼。
“参加这次市运会比赛的有183名学生运动员,都是各区水平较高的孩子。还有许多喜爱射箭的孩子没有通过预赛的选拔,最终也来到这个舞台!”上海市射箭协会秘书长叶华介绍,市运会射箭赛场的人气这些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上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参加射箭比赛的学生选手少得可怜,一个手都能数得过来。现在,仅每年参加上海市射箭冠军赛、锦标赛的学生,就基本保持在500人左右。”
另一个变化,是昔日“一家独大”的情况不复存在。市运会射箭三个组别比赛,竞争都相当激烈。不同小项,几乎每个区都涌现夺冠选手,“过去市运会射箭项目,大多数冠军基本早早被‘预定’,因为只有那一两个区在扎扎实实搞射箭。现在情况不同,上海各区的体育、教育部门都很重视射箭这一传统体育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区内的业余体校、射箭特色学校逐步成为培养射箭人才的摇篮。”叶华说,参与射箭项目的学生多了,好苗子自然会冒出来。
“泗泾小弓手”屡创佳绩
赛事协办方松江区泗泾小学,是一所地处郊区的普通小学,常年进行射箭训练的学生有70人左右。该校学生在上海市射箭冠军赛、上海市中小学生射箭锦标赛甚至在全国射箭锦标赛,都有过摘金夺银的出色成绩。
这支屡创佳绩的小学射箭队,成立至今只有短短4年。学校射箭项目负责人胡平介绍,4年前学校在区体育局、区教育局的关心下组建射箭队,从此学校有了射箭训练场地、专业的射箭教练及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本届市运会,泗泾小学首次代表松江区组队参赛。
杨璐泉、李丁是泗泾小学射箭队的教练。李丁是国家队退役运动员,杨璐泉是上海队退役运动员,两人都曾在国家级赛事上取得过好成绩。如今,每逢周一、周二和周五,两名教练会带上队员进行约两个小时的训练,周末两天则训练一上午,寒暑假也不例外。“泗泾中学的几位体育老师常在放学后或周末义务过来帮忙。我们大家有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输送好‘苗子’到市射箭中心乃至国家队,为松江培养出世界级的射箭选手。”从事体育教学将近30年的胡平一直就职于泗泾小学,2006年起他开始负责学校击剑项目,2014年起转而担任射箭队项目教练。
泗泾小学射箭队如今名声在外,不少其他学校的学生也慕名而来。孩子们参加射箭队不收费,早上训练还提供早餐,但教练组挑选队员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孩子们通过体育社团报名后,还要经过教练组的体能、身体协调、性格等测试,手臂不直、注意力不集中等,都不太适合从事讲究静心的射箭训练——试训120人,能留下的只有20人左右。
改变赛制助好苗子冒头
上海射箭运动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全国第一梯队,中国射箭国家队也始终有上海选手的一席之地。即便如此,上海体育职能部门在开展青少年射箭运动过程中,始终遵循运动规律,向全社会推广项目,把昔日逼仄的“小体育”打造成更多人关心的“大体育”。
本届市运会射箭比赛的赛制,较过往有所改变——曾经的团体赛改成混合团体淘汰赛。叶华介绍,以前团体赛要求各队出6名队员才能参赛,有些射箭项目实力相对较弱的队伍,虽然有一两个天赋还不错的队员,但参加团体赛连报名人数都凑不齐,积极性受到打击。现在改成1男1女就能参赛的混合团体淘汰赛,参与的门槛降低了,受到大多数选手和队伍的欢迎,一些好苗子因此冒头。
营造射箭运动的社会氛围,推进射箭项目在老百姓中的认知度和人气,从而带动项目的整体水平,是上海体育下了十年的一盘大棋。国际箭联射箭世界杯上海站,已经成为连续十年在上海浦东举办的传统景观赛事——毗邻申城新地标“上海中心”,运动员在城市“绿肺”中演绎“百步穿杨”。申城浓厚的射箭氛围一再升级,曾让国际箭联秘书长汤姆·迪艾伦赞叹,“我在这里感受到射箭这项古老运动的蓬勃生命力。”
在世界顶级赛事的带动下,上海的射箭运动不但走进学校,还进入社区、商场。上海市射击射箭运动中心副主任、射击奥运会冠军陶璐娜表示:“对上海市民来讲,射箭不再是什么高深的项目,是可以近距离感受到、体验到的亲民项目。我看好射箭项目的发展,因为无论从锻炼身心的角度、娱乐的角度,还是领略文化的角度,大家都可以得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