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等口岸监管部门先后推出“先进区、后报关报检”“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近百项创新举措,大大压缩了货物进出口通关时间。以进口水果为例,到达上海后,从查验到放行仅需6小时。由此,漂洋过海而来的车厘子实现了“才下枝头,就到舌头”。
对标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上海自贸试验区创新“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监管制度,目前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监管服务模式。
近百项举措显著提高通关效率
巨大的汽车车身、细小却又复杂的飞机叶片,如何准确测量?浦东新区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就“藏”着这样一家以光学测量为特长的公司——德国高慕。
“我们一台光学三维测试设备的最高售价可以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由于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允许保税展示,企业每年至少可以省下百万元级的资金成本。”高慕市场经理胡珊珊告诉记者,尽管在外高桥落户时间不长,但公司已充分享受到了制度创新带来的优势。她特别为海关的分送集报“点赞”——现在只要每月月底完成一次集中报关,流程从3至5天,减少到4小时左右,时间等成本成倍降低。
贸易便利化措施带来的 “自贸区速度”成了吸引企业入驻的“利器”,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已集聚包括高慕在内的众多专业化智能制造企业,2017年这些企业合计完成销售额近620亿元,比上年增长37%,产业园进出口贸易额为275亿元,占上海的 65%、全国的 29.7%,成为新兴的重要千亿元级产业平台。
五年来,海关等口岸监管部门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先进区、后报关报检”“批次进出、集中申报”“采信第三方检验结果”“十检十放”等近百项创新举措,通关效率显著提高,保税区进出境时间较全关水平缩短78.5%和31.7%,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
“单一窗口”轻松应对报关“波峰”
“每当季末或者年末,几乎所有客户的集装箱货物报关数量都会急剧上升,这时‘单一窗口’的便利之处就更充分地显现了出来。”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物流总监陆健在谈到自家企业享受的“自贸便利”时,反复提到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建立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过去,货物通关或船舶进出港时,企业需要对接多个口岸监管单位,在海关、海事等部门之间奔波,提交大量重复的数据和材料。就在2014年6月,成立不到九个月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启动试点 “单一窗口”,对标国际贸易监管通行做法,逐步整合口岸管理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壁垒,实现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的管理新模式。陆健告诉记者,由于平台上包括货物原产国等各项数据已完全打通,就算遇上申报“波峰”,也能轻松应对。
目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建成3.0版,包括九个功能模块,覆盖23个口岸和贸易监管部门,口岸货物申报和船舶申报100%通过“单一窗口”办理,服务企业超过24万家。企业申报数据项在船舶申报环节缩减65%,在货物申报环节缩减24%,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超过20亿元。
2015年12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代表案例,被商务部列为八个最佳实践案例之一,为全国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设计提供基础性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