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既可以成为催票机器
也可以让共和党自食其果
特朗普时代的选举,最大特点就在于特朗普。民主党希望借助反特运动,将共和党与特朗普紧密捆绑,以最大程度地损伤、分化共和党的选民基础,并吸引中间选民向己方靠拢。共和党则充分认识到特朗普在党内的高支持率以及强基本盘的影响力,希望尽可能发挥特朗普的正面效应,使其成为吸引选民的最大王牌。
特朗普深知这一点,在今年中期选举的过程中也格外卖力助选。但吸引特朗普的最大动力,恐怕还有对竞选式集会的痴迷。特朗普是一个极其自恋的人,只有置身于山呼海啸的人群中,才能忘却华盛顿的繁琐政事和党内党外的反对声音。因此,助选集会往往变成了特朗普的个人秀。这种个人秀,基本上是2016年竞选活动的翻版。据统计,特朗普发表演讲平均不到30秒内,就会开始攻击民主党人。
在共和党初选中,特朗普效应似乎大行其道,这是共和党无奈而现实的选择。一方面,经过2014到2016年的攻城略地,共和党大获全胜,难免有所懈怠,对中期选举并无有效的准备与合适的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共和党出现特朗普化迹象,特朗普的党内支持率将近九成,是除911事件后的小布什总统外,现代美国总统中最高的党内支持率。
尽管共和党高层不太认同特朗普及其部分政策,但特朗普仍然是中期选举的决定性因素,其执政表现直接关系选民是否用脚投票。从这个意义上说,反特朗普就等于与本土票仓做割裂,无异于政治自杀。因此,几乎所有重要的参众议院席位的共和党参选人,都在千方百计向特朗普表忠心,向选民传达自己作为挺特派的形象,并攻击对手表里不一。结果就是,反对或与特朗普有所疏远的共和党参选人几乎没有赢得提名。
以印第安纳州参议院共和党初选为例,参选人迈克·布朗在广告中大赞特朗普铺平其竞选之路,并反复强调自己的商人背景与特朗普如出一辙;卢克·梅瑟支持提名特朗普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托德·罗基塔戴上“让美国再度伟大”的帽子,并在众议院提出议案要求停止穆勒的通俄门调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既然这种策略能够奏效,那么共和党就不会断然抛弃,毕竟问题的关键在于选票。但与此同时,共和党也深知当前艰难的状况。打特朗普牌能在多大程度上动员2016年的选民出来投票,共和党并没有把握。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投票率大不如前。
或许是担心中期选举的前景,共和党内选择退休或辞任竞选其他公职的议员高达40位(3位参议员和37位众议员),其中包括众议长保罗·瑞安和多位两院重要委员会的主席,这一数字为2008年以来最高,比2016年增加近一倍。在这种情形之下,共和党内对中期选举的期望值降到很低。即便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诺提名案对动员共和党选民起到了正向刺激,共和党的目标仍然是力保避免出现滑铁卢式的惨败。
与此同时,从参选人数和筹款能力的提升,到选民的动员,整个形势却似乎在印证民主党“蓝色浪潮”的存在。据布鲁金斯学会的统计,在参与众议院竞选的2009名参选人中,民主党参选人达到了1077名,比2016年多了三百余名,而共和党方面仅有874名,这改变了过去两次竞选民主党参选人数均落后于对手的状况。又如,3月德克萨斯州初选成为民主党自1992年以来首次在所有36个众议院选区均有参选人的选举。再如,民主党候选人占据众议院筹款数额的前三,和参议院筹款前十名中的七名。
特朗普牌是把双刃剑,打好了可以成为催票机器,但也可能自食其果。特朗普恣意妄为的言行是最大不可控因素,当特朗普还在不断给共和党挖坑,共和党就难进行有效的选战,只能期望选举日之前不要再生事端。此外,特朗普牌也具有局限性:一方面,经济表现虽好,普通民众获得感并不强,实际收入未有增加;另一方面,共和党国会的支持率依旧很低,选民希望有其他力量对其进行制衡。
观察特朗普时代的选举,不仅仅要看竞选的过程及其折射出的政治现实,更需思考其对美国未来的启示意义。两年前的选举夜,当特朗普拿下胜选的决定性一票时,许多人睁大眼睛、难以置信,朋友圈震惊的表情历历在目;当特朗普在2017年踏进白宫时,一些人认为其只是昙花一现,最终将被强大的反特力量赶下舞台,一些人则认为,不管特朗普连任与否,其留下的印记难以抹去。
如今,两年过去,特朗普确实给新时代的美国打下了深刻的个人印记,但人们仍旧难以对其政治生命及美国的未来做出相对确定的判断。这次中期选举,无疑则是一次重新审视美国政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