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探索、自主创新。半年来,川南临港片区一直努力为四川建窗口,为地方谋发展,为群众增福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川南临港片区将积极承接国家战略,立足“依托长江、承东启西、协同开放、面向全球”发展定位,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着力建成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西部航运枢纽、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沿江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内陆自由贸易港。
营商环境更便利
打造自由贸易“开放高地”
9月18日,首批泸州产“熟龙”鲜龙眼启程运往澳门。这批优质新鲜龙眼产自泸县熟龙龙眼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供港澳地区合同中第一批,共计5吨。
为帮助泸字号农产品销往全球,四川检验检疫局借川南临港片区落地的东风,及时出台帮扶措施支持农产品扩大出口,仅用6天时间就完成采摘、检验检疫、储存包装、报检出口等工作。
“自贸区制度创新对我们经商环境的提升,比简单的优惠政策更加具有吸引力。毕竟从长远来看,这些东西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拥有更好政务服务的地方,才是企业更愿意去的地方。”入驻企业泸州临港辉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咏梅说。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川南临港片区自成立以来,一直努力的方向。“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发展,努力构建制度高地、开放高地,是我们的目标。”川南临港片区相关负责人说。
为保障自贸区服务更加流畅,川南临港片区推动商事登记便利化,开展企业住所登记申报制和集群注册,放宽经营范围备案条件,推行商事主体名称网上自主申报和市场主体简易注销,为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为企业注册登记节省大量时间。
川南临港片区还创新政务服务异地协同联办,在全国创新实行商事登记内陆沿海直通互办,与各自贸区和沿江沿边城市建立政务互办合作机制,创新企业住所异地托管等措施,在广州南沙为川南临港片区企业颁发全国首张异地营业执照。推行商事登记“政银直通”服务,在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营业网点免费代办名称预核准、工商注册登记、代领营业执照、报送年报、换发营业执照等业务,多渠道为企业、群众提供便利。
创新市场化手段服务企业,是川南临港片区另一个优化环境发展的工作重点。
组建川南临港片区龙驰商务秘书服务公司,由政府购买服务,为川南临港片区内办事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程免费代办业务,实现服务企业市场化、便利化。
目前,川南临港片区正在建立健全企业征信体系,探索引进企业积分制管理,制定川南临港片区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计划,在为企业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也要求企业严格自律,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另外,川南临港片区还按照国际通行的“透明度”原则,开展电子政务大厅建设,积极探索远程政务服务功能。目前,“互联网+税务服务”板块已经全面运行;近期将推出电子证照、全程电子化系统和地图导航系统等功能,增加四级联审等选项,并将开通企业专属网页等;正在建设移动审批客户端,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实现政务服务审批移动办公。不久后,企业、群众可通过网上咨询、预约、申请、受理等程序办理相关事项,让入驻企业实现“零距离”办结。
政务服务更高效
提供自由贸易“速度保障”
9月14日10时,载着264个标箱的“航旭801”船舶从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起航,沿长江向上海行驶。这是从泸州港至上海港的首班“天天直航快班”,以后每日一班直发上海,沿途基本不停靠,原来需 15-18天的航行,将缩至8-10天。“天天直航快班”开通是川南临港片区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川南临港片区正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提升开放合作的比较优势。
“天天直航快班”由泸州港搭建平台,联合各船舶公司,采取“定航线、定船期、定船名、定挂港、定价格”的航运新方法,最大限度发挥船舶运力。通过集装箱“拼单”模式,“天天直航快班”船舶信息及时公布于泸州港信息平台,帮助民生、中外运等5家船舶公司“舱位互换”,实现集装箱船舶滚动发班,货物最快在到港第二天就能实现装箱发船。
效率的提升,不仅体现在运输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川南临港片区改革创新的另一大亮点。泸州推动龙马潭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三区深度融合”,组建川南临港片区行政审批局,与龙马潭区行政审批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行。
与普通的行政审批单位不同,在川南临港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内,前来办理各类事宜的市民排队拿号,有序办理业务。“就像在银行办业务一样,很方便,工作人员也很热情。”前来办理审批事项的市民伍维光说。
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环境,审批时限的大幅压缩,才是行政审批局改革创新的主要成果——川南临港片区内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均比法定时限平均提速80%。
效率的提升,是更加规范、更加精准的行政审批标准化改革后的成果。
行政审批局将行政审批事项所有类型和状况的应对方法,都纳入到标准化的操作方案中来,这意味着不管来办理事务的市民是不是“新手”,都可以轻松地根据标准化方案进行操作。
而工作人员也只能根据细化的操作方案执行,几乎不再具有“自由裁量权”。
目前,川南临港片区行政审批局有8个办事大厅,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形成了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政务服务综合体,实现了国地税联合办税和“一窗办税”、公共服务整合入驻的创新服务。
同时,从受理上建立“一窗受理、接办分离”审批机制,创新研发川南临港片区“一窗受理”行政审批系统,变以往“多头受理”为“一窗受理、接办分离”。已经建立商事登记、项目投资、社会事务、建设交通等6大模块的“一窗接件”,设立知识产权单一窗口,推行“统一收件、内部流转、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发证”的企业注册新流程,将企业注册由原来最长的20个工作日降到1个工作日,极大减少了企业跑路时间。各部门配合“一窗接件”,创新推出无纸化退税、社保五险统核统收等便利措施,基本实现了只跑“一次路”;特别是在税务服务领域,创新推出定制税务服务、“电子发票”和“邮寄办税”等制度,多项业务实现“一次都不用跑”。
川南临港片区行政审批局组建以来,仅用2个月,就完成了26个市级部门(含垂直管理部门及海关等)、19个区级部门对川南临港片区涉及的232项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优化、整合,于6月1日起在川南临港片区范围内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行政审批局对所有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流程优化再造,编制标准化审批操作流程,推行审批非主审要件容缺受理、一表申请、投资项目承诺制等新型政务服务措施。
“对企业来讲,时间就是金钱,他们在办理金融、税务相关部门手续的过程中,得到了便捷的服务。从他们办完手续时的表情就能看出,‘方便快捷’的服务最能打动他们。”服务大厅相关负责人说。
1-8月,川南临港片区新增进出口贸易备案企业193家,是去年全年的2倍。引进智能终端项目41个、投资121亿元,已实现产值90亿元,预计年产值超过450亿元。推进以白酒为核心的优势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白酒出口货值同比增长79%。助推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位居全省第1位,总额从第9位跃升至第2位。
法治环境再升级
共建自由贸易“安全壁垒”
前不久,川南临港片区“O2O模式法律协同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片区内的法律咨询、纠纷调解、仲裁起诉等法律相关业务,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处理。
“我们搭建这个平台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整合资源,为区域内的企业及市民提供更丰富的法律服务。”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负责人说。
为什么要成立这个平台?由于川南临港片区范围内没有法院、检察院等法律机构,相关的法律服务资源呈现碎片化状态。同时,成立机构或者引入法律服务资源又面临成本高、整合难度大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川南临港片区先行先试,构建O2O的法律协同服务平台,为川南临港片区内的企业和群众提供专业化、系统化、全覆盖的法律服务。”该负责人说。
该平台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部分。线下,在川南临港片区设立法律协同服务平台窗口,配置专职、兼职工作人员各一名。实行线下“一窗受理”,对到川南临港片区现场提出法律服务需求的,实行“一口接件”,对能够现场解决的立即解决。对不能立即解决的,分流至协同单位,转入线上。
线上,在川南临港片区官网开设法律协同服务平台窗口,内设“法律查找”“法律咨询”“仲裁服务”“调解服务”“诉讼服务”“监督举报”“涉外公证”“平安自贸”八大板块。市民可以点击每个板块,页面将相应弹出每个板块的服务内容。
据龙马潭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龙马潭已组织了超过90人的“律师库”,将专门为“O2O模式法律协同服务平台”提供窗口值班服务。
目前,该服务平台已和四川大学、泸州仲裁委、西南医科大学、四川警察学院等机构达成了协同服务协议。“下一步,我们力争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各自贸区所在地、川滇黔渝区域城市的法学院校、代表性法律服务机构签订协同服务协议,让川南临港片区法律协同服务平台真正成为法律机构、法律人共建共享的平台。”该负责人说。
按照规划,川南临港片区将通过3年时间招引企业1万家。这些企业类型多样,所有制形式复杂,对法务需求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涉外法律这一方面,是我们的短板。未来,我们将引入更多各种类型和背景的法务机构,借助全国乃至全球法律服务资源,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状态,维护川南临港片区的和谐稳定。”该负责人说。
为完善机构体系建设,泸州市政府已经批准成立川南临港片区仲裁院,出台《川南临港片区仲裁规则》,目前该仲裁院正在积极筹建。未来,川南临港片区将重点引入最新仲裁管理理念,最大限度与国际通行仲裁规则保持一致,为区内当事人提供“零距离”仲裁咨询、立案、开庭审理等方便快捷、公平的仲裁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