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0日,大连片区国际双创园暨东北亚青年培训基地正式启动,成为区域协同创新的有力平台;5月4日,中国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启动仪式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举行,这是中国继推出原油期货后第二个迈出国际化步伐的期货品种;6月7日,一辆辆装满全新英菲尼迪QX50的物流卡车驶出东风日产大连工厂,标志着大连整车生产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也跃升至比肩国际标准的新水平;7月5日,由招商局集团、大连港集团以及吉布提政府共同合作开发的吉布提国际自贸区隆重开园,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产能合作、中小企业“走出去”拓展新的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9月21日,英特尔大连非易失性存储二期项目正式投产,将采用世界最先进的96层3D NAND存储芯片制造技术实现量产,创造了英特尔工厂建设历史的新纪录;10月18日,大连港集团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参与中欧物流大通道建设中的又一力作——通辽中欧进境班列正式开通运行…回首过去,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大连自贸片区的稳健改革步伐,一项项耀眼成绩的取得无不彰显着大连自贸片区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无限活力。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推出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共30项,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推出的“保税混矿”监管创新经验名列其中,这也是辽宁省此次唯一入选的创新案例。
自挂牌以来,除了“保税混矿”监管创新被全国推广复制以外,大连片区共完成94项总体方案确定的任务,占总体方案涉及大连任务总量的79%;复制推广173项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经验,出台了225项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总结梳理出134项制度创新事项,经专家评估形成40个创新案例,其中向商务部上报13项。“行政服务单一窗口”等12项制度创新经验纳入辽宁省首批25项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借鉴推广。
从推动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到推动东北亚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从创新金融发展模式,到畅通通关模式,让企业遍享自贸区红利,从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紧密合作,到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一项项成功的经验案例昭示着大连片区建设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引领东北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决心和成功的必然。大连片区充分体现其创新“排头兵”和改革的“试验田”角色,已初步建成开放度较高、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和法制环境规范的自贸试验区。
对内振兴发展 对外合作交流
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乃至环黄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一直处于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是大连、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固有的产业基础,大连片区自挂牌之日起就肩负着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东北亚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任。
在这里,老工业基地希望借助自贸区恢复往日宏光,新兴产业希望通过自贸区建设更加蓬勃的发展。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大连冰山集团焕发生机。冰山集团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以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综合服务体系为核心,开创了冰山改革模式,在逆势中实现质效双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东北国有企业改革之路,成为大连片区加快推动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探索国资国企改革新路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
除了冰山集团,中粮集团北良公司在粮食供应链融资模式、粮食贸易“全产业链”模式、进境粮食示范港等方面积极探索拓展。通过以“在线实验室”“互联网+全程监管”为创新点的“进境粮食示范港”建设,有效减少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节约企业成本;大连港集团以股权投资和股权整合为主要突破方向,运用市场化机制积极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有资本管理机制创新,顺利完成集装箱码头股权整合工作,成功探索出国内港口整合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的全新路径。
这些企业在自贸区发展的大势下,践行着老工业基地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去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考察时说,东北基础雄厚、资源富集,有了自贸试验区这个平台,关键是要不断注入改革开放新内涵,使之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引擎。
据了解,辽宁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涉及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任务共计44项,大连片区承担40项,其中28项已完成。大连片区实施方案中涉及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对外开放合作、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三个方面的任务合计73项,其中35项已完成。
在推动东北亚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方面,片区以促进人才流动为主要方向,加快构建双向投资促进合作新机制。大连片区实施文化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北方版权交易中心,搭建面向中日韩青年的国际双创平台,与韩国釜山金融研究院合作建立“跨境众筹通”示范区。先后出台19项人才政策和系列配套文件,设立了最高600万元的人才个人创业扶持资金。建立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为区内企业引入日韩高端产业人才搭建平台。积极研究在大连试点设立对日进出口商品检验通关中心,设立日本商贸交易中心,扩大对日农产品、食品、医药等进出口范围,认同国际主流标准或在中心取得认证后的商品直接进入双方市场。研究支持在设立日企研发和营销中心,推动日企进一步加强开发中国市场,促进日企投资重点逐渐转向研发营销。
金融新模式落地开花
今年9月,中国银联拟大连片区小窑湾国际商务区规划建设的第三运营中心——东北运营中心,该项目将吸引国内外支付产业及相关资源向新区聚集,为大连片区打造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区锦上添花。
在大连片区揭牌以来,中国银行总行在大连中行设立全国唯一船舶航运专业性融资中心,有力提升了大连自贸区航运金融中心功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创新跨境融资服务方式,通过提供跨境风险参贷融资方式,为多家企业办理跨境本外币风险参贷业务,累计办理业务量超6亿元;大连建行为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北良有限公司量身打造了“通港达”供应链融资服务,打破了粮食流通中转的资金瓶颈,丰富了港口融资模式等。金融服务创新正在大连片区有效开展。
针对企业提出的跨境融资难、大宗商品贸易防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大连片区把金融创新作为创新的一个重点,力求突破,创出实效。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大连分行、建设银行大连分行、中国银行大连分行等金融部门主动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创新推出7项金融创新案例,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目前,大连片区建立区域金融中心,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为目的,构筑起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撑体系。人民银行大连中心支行公布了支持大连片区建设的16项措施,设计了44项金融创新举措。大连市外汇管理局推出10项措施,推进跨境电商融资便利。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推出新的跨境金融产品,建立了企业“走出去”金融业务平台,帮助企业申请低成本境外资金。
目前,大连市政府正向国家申请在自贸区设立合资证券公司、港资保险公司,建设金融创新示范区。
大连片区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在全国首创“自贸金融在线服务平台”,将原来至少7日完成的业务实现当日办结、立等可取。利用个案集审制度实现政策破冰,个案集审制度已成功在外商投资企业结汇、跨境资金池搭建等方面实现政策突破。
围绕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大连片区与大连商品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铁矿石期货国际化、黄大豆2号交割机制、金融技术服务等金融创新工作。
创新模式 提升贸易便利化
大连片区自挂牌之日起就注重强化与国家战略的联动,开展差异化试点任务,围绕港口经济和贸易便利化这一重点领域,向纵深探索改革,向“系统集成”转换,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和配合,形成了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
“英特尔”大连公司作为芯片领域的独角兽,在大连乃至辽宁的经济发展中处于的重要地位。大连海关通过综合叠加多项优惠政策,利用“通关一体化”“分送集报”“保税货物区域结转”“自行运输”等创新监管制度,制定了全面压缩通关时间的贴身监管服务方案,打造“英特尔模式”。“英特尔模式”让通关效率提升20%,每年为英特尔减少二线申报次数近万次,货物入区时间由原来30小时缩短到5小时,确保24小时货物入区不间断、车间生产不间断,每年为企业节省操作时间近2万小时,运用保税物流流转,结转时间由原来的2-3天缩短到1天,大幅提高了保税货物流转效率,每年节省数百万元人民币。
无独有偶,大连片区在全国率先为辖区企业大连港矿石码头推出的“保税混矿”监管模式,成为全国自贸区第四批经验复制推广的案例。去年为大连港净增2000万吨吞吐量,创造近2亿元经济效益,使混矿企业甩掉了亏损8000万元的包袱,一年内扭亏为盈。
自大连片区挂牌以来,大连市全面深化简政放权,推动“放管服”改革。按照行政服务单一窗口建设的要求,新建成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集企业准入、企业监管、跨境投资服务和外国人服务功能于为一体,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提供便利的政务服务;实行放开企业名称库等28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举措;推出一系列办税便利化措施,实现24小时自助办税等诸多新机制。
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方面,进一步推进大连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步伐,形成多项改革成果及创新案例。在大连两批40项制度创新案例中,涉及贸易便利化方面的有21项,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在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方面,大连力争2017年末应用功能总体达到上海2.0版水平,2018年末达到上海3.0版标准;在通关便利化方面,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海事局分别出台了25条、28条、10项支持片区建设的措施,降低通关成本,增强通关效率;首创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提速出口企业退税办结。
保税混矿、进境粮食全流程监管、服务贸易在线退税等10余项制度创新经验为全国首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实现了与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口岸部门的“无缝对接”,办理业务综合覆盖率排名全国第2位;“三互”大通关深入推进,通关流程进一步简化。80%检验项目实现网络报关报检即审即放的“秒通关”,通关成本平均降低10%,国际贸易线下办理手续时间缩减1/3。
今年以来,大连口岸管理部门又创新推出“‘检企集控’检验检疫快速验放模式”“‘监管流程再造+共同检验’监管模式”“创新推动粮食国际中转贸易发展”“推进邮轮食品供应检疫无纸化模式”“平行进口车简化流程”等9项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创新案例。自贸试验区在货物中转通关、检疫验放、审批简化、创新集成等方面,都产生了良好效应。
对接一带一路 建设区域中心
码头上往来的货船汽笛声声,大型机械、桥吊忙碌地运转,工人忙着装卸,一辆辆大货车整装待发……
“这里是中欧班列的起点。”大连保税区自贸办工作人员说,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的大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全国最大、东北唯一的“港口型”中心站,作为大连港中欧班列的起点和终点,大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见证了这几年的货运爆发式增长。真正实现了海铁联运、无缝对接,成为东北腹地大宗物资进出保税港区的主动脉。
目前,以辽满欧为主通道,大连积极与沿线国家合作,开通多条中欧过境班列,真正实现了海铁联运无缝衔接,集装箱量年均增幅150%。
10月18日上午,伴随着长鸣的火车汽笛,满载俄罗斯板材的“俄罗斯彼尔姆—中国通辽”中欧班列缓缓驶入内蒙古通辽木里图车站。由此,大连港通辽中欧班列正式开通,“通满欧”过境班列也随之开启常态化运营序幕。该班列不仅是内蒙古通辽地区开通的首列进境班列,也是大连港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参与中欧物流大通道建设中的又一力作,为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引领腹地企业加速融入国家倡议提供了助力。
大连正在不断强化“一带一路”框架下在东北亚开放合作中的枢纽功能和作用,申办自由贸易港,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
大连片区依托传统港航优势,积极建设国际航运及物流中心。目前,大连港口建设基础设施种类齐全,既拥有集装箱、汽车等通用性泊位,也有油品、粮食、矿石等特色泊位,建有国内港口单体规模最大的原油储罐群,在全国处于前列。同时,港口吞吐能力逐渐增强,2017年实现货物吞吐量4.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70.7万标箱。
目前,铁路运输方面已开通“大连—莫斯科”“大连—斯洛伐克”“新西伯利亚—大连”等7条中欧班列精品线路。 2017年过境班列完成2.3万标箱,增长121%,全年海铁联运完成41.2万标箱,位居全国之首。
大连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四大机场之一,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辐射日韩俄、连接欧美澳亚的航线网络。
全国首家也是唯一的专业航运保险公司——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航运保险项目入驻大连片区,借助自贸试验区平台,以大连为中心逐步建立东北及环渤海地区营运网络,填补了大连在航运领域的短板。
为了进一步拓展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大连市还在积极申办大连自由贸易港,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大连自由贸易港申办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请示及方案,经省政府呈报国务院。加入国际自由区组织,组织系列考察学习,学习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研究符合大连实际的自由贸易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