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天前,上海举行第30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仪式,2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5家研发中心被授牌,包括苹果、埃森哲、耐克等知名外资企业。耐克商业(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欧盛说,“上海正在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同时,营造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这将鼓励企业加大加快在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方面的投资和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形势良好,共新设外资项目1411个,同比增长43.4%;合同外资140.97亿美元,同比增长33.7%;实到外资44.68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实到外资规模呈现逐月递增态势。这些数据传递着跨国企业持续看好中国经济、上海经济未来的信心。
引进外资形势良好,引资结构不断优化
推动高质量发展,外资企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和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不仅在吸引外资数额上加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引资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领域扩大开放举措的加快落地,为上海吸引外资带来双重优势:一方面,高能级项目引资不断增加,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特色的“三新”领域实到外资13.32亿美元,同比增长68.4%,占比接近30%;另一方面,以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为主的高端服务业也持续增长,一季度,商务服务业实到外资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占比达到41.2%,是引进外资最多的领域;科技服务业实到外资1.83亿美元,同比增长54.6%。
一批化工项目的落地则推动着制造业外资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制造业实到外资2.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化工行业增资占50%以上,其次为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
跨国公司长期看好上海的投资意愿没有改变。今年2月,英威达和上海化学工业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启动40万吨己二腈(ADN)生产基地的设计规划,预计投资超过10亿美元,计划于2020年开始建设,2023年投产,这是国内首个己二腈工厂,也是英威达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4月,瑞士工业巨头ABB集团确认将在上海康桥投资1.5亿美元,新建一座企业全球最大、最先进、最具柔性的机器人超级工厂,项目定于6月破土动工,2020年底投入运营。为何将世界领先项目落地上海?ABB(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李刚直言,上海是人才集聚地,这里更友善的营商环境也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跨国公司继续聚集,创新要素面向未来
上海有580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截至去年底,上海累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70家、外资研发中心441家。今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继续集聚。来自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共新增固瑞克、不二越、迪卡侬等1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其中亚太区总部5家,研发中心5家。截至今年3月底,上海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增至680家,其中亚太区总部93家;研发中心增至446家。
除了以上指标,开放的上海还吸引着更多面向未来的创新要素落地。市商务委副主任杨朝此前透露,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性的科技创新项目正在洽谈或即将落地,包括强生公司在北美以外的首个生物医药孵化加速器J LAB、在浦江镇刚刚成立的美敦力医疗创新中心M LAB以及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等,这些创新中心将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新动能。
作为吸引外资的“强磁场”,上海自贸试验区引资活力不减。一季度新增外资项目307个,同比增长近1倍;实到外资12.54亿美元,同比增长22.3%,涨幅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从区域来看,浦东、虹口、普陀、嘉定等区引资规模居前;长宁、徐汇、杨浦、静安、宝山等区实到外资增长较快,同比涨幅超过30%。
“今年上海的目标是继续保持实到外资170亿美元以上的量级,在开放中让外资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杨朝说。
专家视角
制度型开放促进外商投资持续集聚
上海一季度吸引外资为何数量与质量“齐飞”?华东政法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贺小勇认为,上海在制度型开放方面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创新,对扩大吸引外资功不可没。
贺小勇认为,在外资准入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为全国外商投资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提供了制度借鉴,更被新近颁布的《外商投资法》吸收,在全国推广;在外资准营方面,上海率先进行“证照分离”改革,推进“照后减证”,一张张许可证的减少,激发了市场主体在各行各业投资的活力和激情。
贺小勇指出,上海推行制度性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是吸引外资涌入的核心竞争力。从深度挖掘,上海率先从“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拓展、延伸和深化,率先实施“竞争中性”原则。例如,《上海自贸试验区条例》第47条规定,“自贸试验区内各类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发展权利,受法律保护。区内各类市场主体在监管、税收和政府采购等方面享有公平待遇”。从广度探索,去年7月,上海推出扩大开放100条举措,涉及金融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全力打造全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新高地。
贺小勇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将更加聚焦特殊经济功能的塑造,更加体现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也将为外商投资深耕上海带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