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印发;把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与“放管服”改革紧密结合;从12月1日起,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分离”,破解“准入不准营”。这有利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也是稳就业的有力措施。
会议决定,从12月1日起,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对中央层面设定的全部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六稳”的重要举措。中央和地方都在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等工作,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
改革利好外贸企业
政府审批流程多、办事效率慢等现象曾经是企业经常吐槽的“痛点”“堵点”,如今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这些现象逐渐成为历史。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标配”之一,解决了企业重复申报、多头申报的问题,改变了口岸监管的方式,将各类申报和业务办理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了从“人跑路”向“信息跑路”的转变。
这些可喜的变化得益于国家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今年上半年,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外商投资法颁布了2018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两个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发布,向全国复制推广了自贸试验区第五批18项改革试点经验,新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国推开,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礼包”……
与此同时,各地区积极对标先进,出台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府工作重点,推动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上海元初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物流事业部总经理袁洁颖对“单一窗口”的效率赞赏有加:“以往我们一票进口货物通关最快需要3~4天,现在只要半天。以前团队有20个人专门跑通关手续,现在只需要3个人,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张智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自贸试验区是走活国家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这盘大棋的重要“棋眼”,重庆遵循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原则,积极为改革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重庆自贸试验区在2017年10月上线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功完成国家标准版“单一窗口”的首票货物申报,口岸通关时间压缩了1/3。一年多来,重庆“单一窗口”累计申报量180余万票,51万票来自中国沿海,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
正是这样一个从“串联式”申报到一次性、同步化的“并联式”流程再造,让“老外贸”们一下子从过去繁琐的申报工作中解放出来。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也让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4月1日实施增值税改革,5月1日起社保缴费比例降低,再加上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仅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就达1.17万亿元;重点税源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5%,增速比一季度回升5.5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不断集聚
当前,尽管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仍在不断兴风作浪,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但中国始终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致力于为各类企业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保护一切在中国合法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外资企业对营商环境改善的感受最直接。德国埃马克公司从1999年就已进入中国,其研发的自动化采煤软件平台和支架工作系统近些年在中国市场备受青睐。
埃马克(中国)机械有限公司太仓分公司区域销售工程师陈磊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以及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增强了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特别是今年中国通过了外商投资法,加大了对外资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而且新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仍将制造业作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方向,为今后总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战略布局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用外资478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折合707.4亿美元,同比增长3.5%,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进程加快,中国市场仍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投资热土之一。外商投资的不断集聚将为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增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