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17个产业生态圈办公会正式启动,成都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调研座谈,第一站聚焦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
2017年,成都市从重塑经济地理角度出发,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随后又将其优化调整归纳为17个产业生态圈。为了更好地推动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圈建设,成都市决定,把办公会开进17个产业生态圈。
第一场办公会上,成都市提出,未来将加强科学谋划,打造航空航天经济先发城市,尽快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
□本报记者 蒋君芳
首站为何聚焦航空航天领域
相对于正在冲刺万亿级的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等,在成都整个产业体系中,航空航天产业目前的优势并不明显。2018年,成都73家航空航天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7.1亿元,同比增长12.1%。
产业生态圈办公会的第一站聚焦航空航天产业,看中的是该产业旺盛的生命力。根据相关资讯机构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20年全球航空运输量的平均增速约为4.7%,至2035年超过16万亿公里,民用飞机的累计需求量为41030架,价值6.1万亿美元。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在积极布局,争夺这块大蛋糕的分享权。
作为中国内地第三个建设双国际机场的城市,成都也正加快建设门户功能突出、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带动明显的“航空经济之都”。
基础是优势。目前,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已形成“双核心、两枢纽、三特色”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其中双核心,即以青羊总部经济区为航空装备核心牵引区,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为商业航天核心集聚区;两枢纽,即双流航空经济区和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围绕双流国际机场和天府国际机场两个航空枢纽发展临空经济。
产业生态圈当前有何缺失
尽管成都企业在飞机制造上,尤其是国产大飞机的制造参与上,已经有不错的表现,但在产业链条、产业生态圈的构建上,仍有不小的追赶空间。
成都市委相关负责人以航空枢纽经济举例来说,在将机场旅客吞吐数量转化成经济效益上,成都做得还不够,“目前双流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数量全国排名第四,但经济价值全国排名第七。”
在产业链条上,也存在着民用大飞机整机环节缺失、通用航空整机和发动机环节缺失、配套在市外等问题。
破冰行动正在展开。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成都已先后引进了重大产业化项目78个,总投资约1287亿元,成都航空航天产业链得到进一步贯通。
不久前,中国商飞大飞机示范产业园在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双流区块正式揭牌并开园运营。该产业园是国内首家定位为国产商用飞机规模化运营和产业化孵化的航空产业园,将以全面支撑ARJ21飞机示范运营为使命,重点打造航空运营、航空维修、航空培训、产业培育、综合服务等5大功能,共同构建大飞机运营产业链。
推动全市一盘棋协同发展
成都市提出,要积极打造航空航天经济先发城市,尽快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
为此,成都将着力打通以研发、总装、发动机、部附件、维修为主要细分领域的制造链条和以物流、金融、培训为主要细分领域的服务链条,大力强化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以产业生态为优势的航空航天产业显示度和竞争力。
在成都看来,在全市形成一盘棋,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也是一个关键。目前成都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中有7个产业功能区的主导产业聚焦航空航天产业。“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以达到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成都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补齐产业链条,完善产业生态圈方面,成都将大力引进一批牵引性带动性较强的头部公司、一批高能级功能性平台和一批有航空园区运营经验的综合运营服务商。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助力。据了解,成都市将拟制专项政策,针对适航认证、维修取证等制约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瓶颈性环节进行靶向扶持,增强对整机、发动机、大部件研制等关键环节和领域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