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南沙港区具备优越的区位优势、高效的物流服务和便捷的通关环境。 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摄
广州南沙一家电子实业公司有序复工。 受访者供图
南沙明珠湾大桥建设复工。受访者供图
“我回来啦!”3月22日,自除夕夜逆行奔赴武汉,在抗疫一线战斗了57天的南沙女孩孔佩文平安抵达广州。如她所愿,归来时,南沙春暖花开。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南沙面临一场严峻考验。战“疫”中,怎么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2月4日起,全区实现确诊病例“零增长”,3月6日,最后一名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清零”背后,南沙愈战愈勇,于3月9日举行2020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签约及集中开工动员活动,59个项目总投资超1600亿元,为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注入了强劲动力,吹响了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 两促进”的冲锋号。
抗击疫情:党员冲锋在前,战“疫”实现“清零”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18日,一场特别的入党宣誓仪式在南沙区党群政治体验中心举行,南沙区4名防疫一线工作者被确定为疫情防控第一线新发展党员。珠江街福生社区志愿者郭红英正是其中一人,今年她已经69岁了。
疫情防控初期,新快报记者走访珠江街时遇见了为居家医学观察人员代购生活物资的郭红英。她说,她参加志愿服务已有十年时间,得知街道招募志愿者关爱服务居家观察人员,她自告奋勇担任队长,和其他志愿者为居家医学观察家庭提供“一对一”帮扶,帮忙购买物资,清理生活垃圾。1月31日,她连跑六家蛋糕店,为一名居家观察者买来生日蛋糕,“隔离不隔爱,我希望他们在家能感受到温暖。”
“我是我们科唯一的共产党员,我应该去更危险的地方!”面对疫情,南沙区第二人民医院(黄阁医院)内科主任马迪辉向医院主动请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共产党员处处冲锋在前。南沙区委组织部迅速集结22名(军转)医疗专业技术干部,组建党员先锋队支援疫情防控一线;区农业农村局成立7个由党员干部带头的检查组,分赴各镇街,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南沙街1137名党员志愿者积极行动,参与“你点菜,我服务”为民服务活动。
继2月4日起全区实现确诊病例零增长后,南沙区最后一名确诊患者于3月6日治愈出院。至此,全区8例确诊病例全部出院,南沙战“疫”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外,南沙区出台《关于激励关怀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职工的若干措施》,从用人导向、选拔使用、职级晋升、发展培养、表彰奖励等10个方面具体制定26项举措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的“组合拳”。进一步激励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复工复产和复学准备。
复工复产:59个项目签约、开工,总投资超1600亿元
“春暖花开,南沙区欢迎您共创美好未来!”2月24日晚上8时26分,一趟载着400多位返回南沙务工的四川籍来穗人员的复工专列从成都顺利抵达广州南站,70多家南沙重点用工企业代表的一声亲切问候,让来穗务工人员心生温暖。
“春节后员工返岗及劳动力补充是公司的一件大事,人来了才能开工复产。”广船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到南沙区人社局通知摸查“爱心专列”需求时,公司马上组织报名,“现在这批员工安全抵达,心头大石总算放下了”。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实施一周年和南沙自贸区挂牌近五周年之际,南沙交出一份答卷。3月9日,在“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2020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签约及集中开工动员活动”中,共开工29个项目,总投资459.72亿元,签约30个项目,总投资1158.91亿元,涵盖粤港澳合作、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现代医疗及重大民生等各领域。
“我深信未来将有更多的香港人到南沙投资、创业、工作和生活,我们会携手打造大湾区美好的未来。”去年6月,新鸿基地产南沙庆盛枢纽项目开工建设。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郭基煇表示,之所以选择南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南沙与港澳两地合作不断深化,二是南沙交通便利,未来将形成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生活圈”,三是南沙有良好的营商环境。
作为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建设项目预计9月9日启动桩基施工,预计2022年8月完成主体工程并开展配套工程建设,2023年实现整体竣工。建成后,该项目将着眼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打造成为世界新金融及丝路合作对话高地。
对疫情防控应急保障生产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支持重点商业综合体发展,最高给予10万元专项奖励和最高30万元一次性奖励……为解决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困难,南沙区及时出台“关爱企业”十条政策措施,全力协助企业复工复产、共克时艰。据统计,截至3月下旬,全区 “四上”企业复工1600家,复工率为99.9%;587家高技术企业有578家复工,复工率为98.5%;117个省市重点项目有115个复工,复工率为98.3%。
跨区合作:打造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共同体
日前,新快报记者从南沙区了解到,2019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1683亿元,同比增长10.5%,是全市GDP唯一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的行政区。而且,去年南沙区第三产业首次占比超过一半以上。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南沙落户金融和类金融企业6500多家,比自贸区挂牌前增加52倍;持牌法人金融机构11家,占全市1/5。
在复产复工期间,南沙区工信局就会同湾区保险公司推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险保障服务措施,安排保险保障额度超过10亿元的“复工停产综合保险保障计划”。通过保障企业员工因法定传染病被隔离导致的产品损失、工资损失和隔离补贴金,解除企业复工后顾之忧,帮助企业坚定信心,实现有序复工复产。
自广东自贸区获批以来,南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截至2019年底累计形成506项制度创新成果。今年,南沙不断释放政策利好。南沙区对原有“1+1+10”产业政策体系进行优化提升,并纳入在人工智能、外贸综合服务、邮轮、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等领域新出台的7个专项扶持政策,将政策体系拓展升级为“1+1+10+N”产业政策体系。为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南沙区出台关于应对疫情支持人才复工复产八项措施,包括放宽共有产权人才住房申请条件,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提升奖励,向区内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高额度1000万元的专项信贷资金支持等,加快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
3月27日,广州南沙区与佛山南海区签署为期五年的《推进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依托南沙自贸区和南海产业强区等互补优势,打造区域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各类要素资源高效便捷流动、人民生活更加便利的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共同体。
按照协议,两区将共建协同创新示范区、平台经济合作先导区和社会服务共享区,包括制度创新、同城化信用体系、加强两地优势产业联动等12项具体合作内容。将把大沥作为双方跨区合作、自贸区政策延伸先导区,共同打造大沥国际贸易港一站式服务和中国优品出海服务体系。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蔡朝林表示,南沙、南海都在紧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双方将以落实协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与交流,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