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记者采访了转运小分队,他们说:“责任重大,我们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航班高峰时段
再派10组急救人员驻扎机场待命
“这几名乘客有呼吸道症状,需要转运……”每次有国际航班降落到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沈阳急救中心机场转运小分队会根据航班时间提前到达机场检测区域,在指定地点等待联络人发出转运指令。
“确定患者的情况及人数后,迅速安排车辆进行转运。”沈阳急救中心机场转运组组长黄来告诉记者,沈阳急救中心派出多台专用负压转运急救车在桃仙机场值守,海关的检测人员一旦发现体温超过37.3℃及有呼吸道症状的疑似病例,急救人员在做好防护前提下,会将疑似病例送至负压急救车,再将他们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医学观察。
进入2月末,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发生的变化,沈阳急救中心及时调整转运工作方案,将疫情转运工作重点转移到“三站一场”境外输入相关病例。2月25日至今,中心累计转运输入性待排查相关病例437例,其中桃仙机场转运待排查病例257例。同时,在桃仙机场设立专人负责机场急救现场指挥,指定专人与海关检疫人员对初排发现可疑病例,进行再次筛查及复核。“3月23日,由于国内中转至沈阳航班的增加,在航班高峰时段再次派出10组急救人员驻扎机场待命,加强排查和转运力量。”黄来称。
驻守机场的抗疫夫妻
将来女儿会懂得这个数字的含义
在驻守机场的转运小分队中,有两个人很特别,他们既是同事,又是夫妻,更是最亲密的战友。
“疫情至今,我俩很少能碰到面。”刘永欣是沈阳急救中心大东一分中心站长,他的爱人殷红是沈阳急救中心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两人在疫情之初都递交了“请战书”,请战到疫情最前线工作。目前夫妻俩都是机场转运小分队队员。“在完成中心下达的应急转运任务的同时,还要兼顾分中心日常工作,疫情开始以来,我几乎不怎么回家。我们是‘急救战士’,就要用我们的专业和汗水守护着这座城。”刘永欣称。
繁重而密集的转运任务,对同样每天负责转运任务的刘永欣妻子殷红来说,要克服的困难和付出的辛苦更多些,“女性在体力方面不如他们好,三级防护带来的大汗、乏力、乏氧不适的感觉,常常让我体力不支,随着天气逐渐变热,穿着防护服犹如被关进蒸笼里。但这是一个医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挺住。”
“我俩也顾不上管孩子,我父母搬到我家住了,帮我照看孩子,默默地在支持着我们。”殷红说,女儿今年9岁,她知道爸爸妈妈奋战疫情防控一线,她觉得特别自豪,“但毕竟是个孩子,每次和我们视频聊天时,总是说着说着就哭了,说想爸爸妈妈了。”说到这,殷红哽咽了,“进驻机场以来,我和刘永欣一共转运26人次。我跟女儿说,这个数字,你将来会懂它的含义,也会懂爸妈的付出为了什么。”
每次听到被转运人员的感谢
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不管是深夜还是清晨,急救转运小分队在机场严阵以待,等待转运入境来沈人员。“最多的时候一天转运了三次,转运完一次,把转运车送到六院进行消杀,然后开另一台转运急救车再去机场进行下次转运,一天‘连轴转’了,没有一点‘歇气’的时间。”刘永欣说,在机场转运和平时有很大不同,“需要‘全副武装’提前在机场等待,一个航班200多名乘客的话,机场的筛查就得四五个小时,穿防护服的时间就远远不止六个小时了,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我们既是转运人,更是连心人。”沈阳急救中心社会急救科陈莹告诉记者,转运除了接人送人,更多的则是联络和沟通。见到入境来沈人员,急救转运小分队的队员们说的第一句话是:“欢迎回家”,“看着一张张急切又疲惫的面孔,我们都会给予家人般地关怀,询问他们身体情况,返程途中是否顺利,耐心安抚他们的情绪,缓解他们一路的辛劳疲惫。”
陈莹告诉记者,很多入境来沈人员都是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辗转多地回国,本身已经很疲惫,再加上有症状让他们很紧张,但他们还是十分配合并表达谢意,这让他们十分感动。“每当这时,我都会感到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