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拥翠,白云层叠,和风煦暖。走进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铁西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建设新农村的景象。经过四年精准扶贫,铁西村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发展,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党建保障、政府引导、公司龙头、基地示范、贫困户种植”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成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铁西村党建扶贫标语
铁西村总面积14.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97亩(水田937亩,旱地260亩),山林面积20532亩。村“两委”现有干部4人,村监委会成员3人,党员41人,下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共242户877人。目前,全村贫困户31户63人,主导产业为种植水稻、养蜂产业、香菇种植业和外出务工。有劳力贫困户12户,39人。
三圳镇铁西村是省定贫困村,由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办事处、县直挂钩单位蕉岭县卫生监督所对口帮扶。南沙街共争取投入扶贫资金365.9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资金50.90万元,帮扶单位南沙区、南沙街道办事处筹集帮扶资金315万元),其他资金32.87万元(扶贫工经费、慈善捐赠、慰问等)。
2016年以来,南沙街道办发挥帮扶政策优势,依托寿乡品牌和富硒资源优势,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方向,大力培育健康农业;围绕“红绿相映促发展”的思路,以党建引领助推精准脱贫,以绿色生态推动扶贫产业提质。
今年是蕉岭县五福之乡长寿食品有限公司进入铁西村开展珍稀食用菌种植的第四年。在当地镇村和广州南沙驻蕉岭工作队支持帮扶下,企业从一个单打独斗的小基地到拥有独立加工设备的规模企业,种植户也从1户变为63户。公司负责人徐贻宜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轨迹,蕴藏着当地林下经济的巨大潜力。“种植食用菌关键是温度和湿度,当时我也考察了好些地方,是铁西村富硒无污染的土壤和山泉水吸引了我,还有当地路不拾遗淳朴民风。”徐贻宜看中的好山水,造就了当地食用菌的独特品质,灵芝和香菇等作物不仅长得大而厚,硒含量、灵芝多糖等相关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地方的同类型产品。企业种植紫灵芝、赤灵芝、鹿角灵芝、香菇等及加工产品畅销珠三角,年产值可达900万元。
贫困户大棚内种植香菇
铁西村内铁山嶂是蕉岭县第二高峰。因地势、气候原因,铁西村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又因山形所限,当地地块均为“斗笠田”,由石头垒砌田埂随处可见,村民传统产业多靠养蜂。“种灵芝亩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香菇能有6-7万元,鲜香菇每斤收购价在4元左右。” 徐贻宜算了一笔账。
镇村干部看中了高效益,更看好该产业是“短平快”增收项目。“为了打消贫困户担忧,镇村和帮扶单位商议推出“扶贫套餐”:帮扶单位出资租地、搭棚、为贫困户入股,企业提供菌棒和技术支持,村干部带头承包种植香菇,贫困户只需要学习技术、管理采摘分配到人的香菇大棚,不花一分钱享受香菇种植收益。村里贫困户平均每人管理2分地,每天上下午只需要抽1小时去基地浇水、采摘,而且香菇冬春采收周期,刚好与当地夏、秋水稻种植季错开。” 驻村第一书记罗学忠道出原由。
驻村第一书记罗学忠与村委干部采摘香菇
通过四年的精准施策,铁西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8.8万元,其中香菇种植预计收入约6万,村民人均年收入可增加3000元以上,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可达8266元以上,铁西村贫困户2019年脱贫率已达100%。
四年来,铁西村在广州市南沙区派驻梅州蕉岭扶贫工作队帮扶下,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开展“抓党建促扶贫”的工作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重“突出党性教育和能力培养,重点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等内容”,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紧扣“脱贫、优势、特色、持久”探索创新,铁西村走出了一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户增收可持续的党建引领产业脱贫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