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钱培坚)日前,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中心在外高桥保税区正式启动运作,又一项新型国际贸易模式——离岸转手买卖,由重点企业参与试点阶段进入产业发展阶段。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已有47家中外资企业获得离岸转手买卖支付汇兑便利支持。
一家日本公司向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企业下单,支付定金后,保税区企业将订单发给其在澳大利亚的工厂生产,随后将货物直接运送到美国客户手里。整个过程,虽然货物的交易流程不经过中国,但合同订单、资金收付等均由保税区企业操作,最终税收、结算也都落在上海。这便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在试点的新型贸易模式:离岸转手买卖。
离岸贸易是上海提升全球资源集聚、配置、辐射能力的重要抓手。2019年,浦东新区率先“破冰”,发布支持离岸转手买卖的若干措施,并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中心和离岸转手买卖先行示范区。
从实体企业运作来看,离岸转手买卖业务能够大幅降低跨国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物流运营成本,提升国内主体在跨国集团内的总部地位,有利于上海各类资源的节约化使用,提升区域总部经济能级水平,助力企业进入国际大宗商品领域。从贸易功能提升来看,离岸转手买卖产业将促使上海由本国本港进出口贸易向全球贸易营运和控制中心转变,是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产业发展举措,顺应了国际生产方式转变的大趋势。
从金融资源集聚来看,离岸转手买卖产业发展将促进与之配套的金融服务业发展,催生专业类金融机构设立和相关金融产品工具创新,同时,推动更大比例的国际贸易以人民币支付结算,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