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国务院出台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位列重庆自贸试验区主要任务之首。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年来,在优化法治环境方面,重庆出台《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等司法文件,先后颁布施行自贸试验区管理试行办法、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成立全国首家覆盖全域的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和商事仲裁中心,设立调解、公证、涉外法律服务等机构,设立西部唯一的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促进各类主体的公平竞争,推动营商环境的迅速改善,助力重庆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重庆自贸试验区:提升法治软实力促扩大开放
目前,重庆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项目800余个,双边投资总额近300亿美元,重庆企业境外项目遍布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从矿产资源、汽车制造等不到10个领域,拓展到电子商务、融资租赁等40多个细分行业。
强化法治保障推动创新升级
随着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开行量的增长,贸易往来日渐频繁,陆上贸易规则探索成为重庆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任务之一。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自贸试验区条例的出台,坚定了探索者们大胆试大胆闯的信心,创新推出铁路提单及配套规则、多式联运“一单制”、铁路集装箱“一箱到底”“一次结算”、多元化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营平台等一系列促进投资、贸易、金融便利化的创新举措。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相关负责人解释,重庆自贸试验区条例一方面为行政机关探索制度创新、可复制经验和各种企业抓住政策红利积极开拓市场提供法制保障,另一方面对自贸试验区各主体、行为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按照“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的要求,通过《条例》来肯定重庆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创新的既有成果,并将有关制度性内容加以提炼,固化到《条例》中去,同时对正在探索的事项预留空间,为下一步改革创新指明方向。
紧扣创新发展需求,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引领作用,重庆市商委务与重庆市知识产权局、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等单位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的联合声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2019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助推企业核心技术突破、提高作品版权救济水平、培育本土国际知名品牌、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针对涉及自贸试验区投资贸易等商事案件,建立专业化审理机制的总体方案要求,2018年底,重庆成立全国首家覆盖自贸区全域的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发挥涉外审判职能,该院聚焦商事案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和涉外商事案件,发挥审判职能,累计受理各类案件23215件,审执结案件20398件,结案率87.87%。受理涉瑞士、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和美国、德国、日本等传统经贸往来频繁的国家,以及塞舌尔、安提尔和巴布达等岛国,共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兴业等涉外案件1037件,审结933件,案件类型涉及双方当事人均为涉外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以及铁路提单物权纠纷等新类型案件。打造智慧法院,该院实现网上立案常态化,累计网上立案18211余件,网上立案率达78.44%,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同时,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还与重庆市律师协会签署《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加强法律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法官与律师之间的互相监督、良性互动,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打造重庆自贸区内有序衔接、多元共治的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提供了多种解纷途径,累计调解、撤诉案件共6541件,调撤率为37.64%。
上海段和段(重庆)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告诉记者,自贸试验区法院不断提升审判工作的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不断创新涉自贸区案件审理机制,为新时代重庆改革开放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在今年1月安永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9年重庆市外商投资环境测评报告》中得到印证。数据显示,四年来,重庆绝大多测评数指标连续呈稳定并略有上升趋势,近千家在渝外商投资企业普遍持续看好重庆,重庆成为近七成外企扩大规模、投资新项目的首选。
加快互联互通推进区域协同
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作用,精准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2019年,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中国贸仲委西南分会、“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联合搭建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获选全国自贸试验区年度制度创新十佳案例。与重庆市一中法院、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签署三方协议,共同助力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
重庆自贸试验区:提升法治软实力促扩大开放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今年3月,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四川自贸区法院在线签署《川渝自贸区法院合作共建协议》,率先开启成渝司法合作。根据《协议》,川渝两地自贸试验区法院将重点联合探索国际货物多式联运、跨国铁路单证等国际物流规则,推动完善自贸区法治规则体系,为自贸区制度创新提供法治保障。
立足涉外商事审判特殊职能,探索建立涉外执行工作机制,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还组织专人翻译日本、新加坡等十五个国家外国判决承认与执行规则,完成首部译作《亚洲国家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论文集》。该法院相关负责人透露,论文主要涉及“陆海新通道”和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国家对外国法律文书的承认与执行,将有助于我国的司法保护走出去,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可靠的司法保障。”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内陆开放,该院已设立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中心聘请了28位全国一流法学家担任研究员,发布了“陆海新通道”司法服务保障机制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制度比较研究等首批课题12项,为重庆扩大开放建议献策。此外,吸纳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社科院《中国法治发展报告》等指标体系,发布了《重庆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指数体系(2019)》,并在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渝中区、九龙坡区等地试运行,推动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以各类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和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特殊的财税制度安排,高效的政府管理服务体系和完备的法治体系为保障,助力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互联互通枢纽、产业发展样板、营商环境标杆、扩大开放高地,打造中西部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服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的重要载体,为建设内陆特殊经济功能区和内陆自由贸易港探索路径。(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