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自助打印7种证照、24小时自助信包箱、2天开办企业、18天拿到离境退税牌照、37个工作日完成项目工程建设审批……”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的管理和服务创新,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感受到便利,充满获得感。
“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业务服务平台高效运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长安银科开展美元融资业务,“央行·长安号票运通”模式启动,“税银企”合作机制推广……这些高效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模式创新,为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提供了丰富助力。
2019年,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推出了一批效果好、风险可控的创新成果,84项创新案例中的6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得到国家相关部委通报,14项在全省复制推广,5项创新成果入围陕西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这些创新实践,释放了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使自贸试验区成为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乃至区域协同发展的动力之源。
高水平治理提升营商环境
2019年底,陕西自贸试验区经开功能区携手西安经开区税务局、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联合推出的“税银企”创新案例被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印发,供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学习借鉴。
由“税银企”合作模式产生的“云税贷”,以大数据连接起税务部门、企业和银行,成本低,效率高,是典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
截至今年1月份,“税银企”合作模式已为自贸区经开功能区内350余户小微企业贷款2.3亿余元,授信额度3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副局长徐艳说,“自贸区是一块试验田,在这里,我们要在企业需求点中寻找改革的突破点。必需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推动创新改革。”
徐艳介绍,2019年,西安经开区税务局通过电子税务局和自助设备办理业务占总业务量90%以上,并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从“一厅通办”过渡到“一窗通办”,让纳税人办理业务的平均时长由2018年的2分59秒缩短至2019年的1分34秒,效率提升近1倍。
疫情发生后,经开功能区再次联合建设银行,推出为医疗等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全产业链,以及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专属信用贷款--“云义贷”,企业通过网银即可申请,信用等级评估在B级以上的,均可实现“秒放贷”。
经开功能区内一家专业从事呼吸机、检测仪、麻醉机等医疗器械销售企业--陕西景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就通过“云义贷”成功申请到123万元贷款额度,缓解了资金周转困难。
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获得信贷”和“缴纳税款”是重要指标。“税银企”模式和以“零等待”为目的的税务服务创新改革,是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对标世行评价体系,构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的重要成果。
不止于此,2019年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面的成果还包括建立“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全面实施“证照分离”,创新“集群注册”管理方法等,通过“事项上线、资料容缺、流程简化、服务延时、信用监管”等手段实现政府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
陕西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西安调解室、陕西自贸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为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高水平治理带来了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世界银行发布的一项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2019年新增加市场主体16038家,注册资本1156.40亿元。
高质量发展融入全球价值链
63所高校,460多个科研机构,100万专业技术人员,超过1.2万项技术成果的科技资源的加速平台,近40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标准……西安市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和科研资源。在这片开放创新的热土上,陕西自贸试验区高新功能区独创了技术经理人“西安模式”。
与传统的“中介”式、“坐商”技术交易不同,“西安技术经理人”是在整个技术产品化过程中,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西安技术经理人--孙卫增帮助西安理工大学李峰副教授的研究专利成功转化,这项名为“液体防弹衣复合材料及抗冲击柔性弹性体材料”专利被知名体育运动产品公司--匹克公司出资购买后,2019年3月,在西安成立匹克全球新材料创新中心,进一步增大对该项技术的研发投入。
凭借出色的转化效果,2019年《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入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高新功能区还充分发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统筹科技资源,建设融合国际创新和自主创新体系的创新生态。目前,高新功能区在美国、英国、孟加拉国、以色列等地设立了30余家离岸创新中心。
“通过海外资源在当地举办多种创新创业活动,来吸引当地创业团队到离岸创新中心去接洽和路演,再回到西安本地路演分析市场,最后落地到西安,在人才、技术、资本、服务、市场、创新成果转化与交易等方面与国际实现资源互通。”西安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局局长吴峰说。
在自贸区持续创新改革的驱动下,高新功能区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迅速。
2019年12月,三星电子芯片项目二期第二阶段正式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高新功能区启动。今年3月10日,三星电子芯片项目二期第一阶段项目产品顺利下线上市。目前,在高新功能区生产制造的高端存储芯片占整个三星同类产品的37%,占全世界同类产品的13%。
大红利外溢带动协同发展
陕西自贸试验区自成立起就被赋予“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使命。西安区域在完成自身改革创新任务的同时,注重加强区域互通互联,开放合作,协同发展,与国内外伙伴共享红利。
2019年9月,西安市政府出台《深化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改革创新若干措施》,从加快营商环境建设、鼓励支持金融创新、引导产业聚集发展等7个方面提出31项具体支持措施,最大限度发挥试点效应和政策效果,增强贸易集聚辐射能力。2019年11月,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管委会与三门峡市商务局签订《自贸区建设合作协议》,双方同意,将西安区域创新经验向三门峡市复制,带动三门峡开展自贸区协同创新,深入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
面对疫情后经济复苏,自贸试验区更要主动承载国家战略,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通过硬实力和软实力齐头并进,将发展要素和资源配置融合起来,以获得高质量发展。近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2020年重点工作印发,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差异化改革创新、促进产业聚集、加强协同创新五个方面提出了30条举措,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突出西安特色,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在推进“三个经济”和落实“十项重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优化提升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方面,西安区域将重点从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优化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加快法治化建设等工作着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同时,突出具有西安特色的差异化发展,例如,创新文物及文化艺术品进出境监管模式、创新“一带一路”人才教育及创业合作模式、搭建“一带一路”外事交流平台以及加快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区等。
在重点领域改革方面,围绕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区域将探索中欧班列境外段重新整合编组运输新模式,探索数字化中欧班列,建立集订舱、审单、支付结算于一体的综合互联网服务平台,实现运营管理信息化、数字化,进一步提高长安号的服务质量和智能化管控水平。完善“通丝路”平台功能,为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个性化定制服务,吸引更多企业使用该平台,拓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
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全面推进,金融创新活力迸发,区域协同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持续深化……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为推动西安市高质量发展和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交出精彩答卷。有理由期待,2020年,在新的起点,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将为内陆开放提供更多的“西安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