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5年来,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试验任务顺利实施,在这片31.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基因”源源不断地融入福州市高质量发展的血液里。
挂牌以来,福州自贸片区以企业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对标世界银行标准,查找短板弱项,着力减环节、降成本、提效率,全面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围绕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推出15批198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63项,复制推广到全国、全省的分别有23项、94项。
在企业开办方面,设立“单一窗口”实现企业登记多部门并联办理,实施“刻章零延时”等特色服务,企业开办由挂牌前的15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在材料齐全情况下最快3个小时办结。在政务服务方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实现69.32%事项“一趟不用跑”,98.5%事项“最多跑一趟”;建设项目实施“四多一简”集成化改革,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在口岸通关方面,通过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智能港口建设,持续对口岸降本增效,2019年福州口岸进出口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79%、90%。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是福州自贸片区首创,如今,经过多次升级后的“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照一码”登记制度让企业和市民有了更多获得感。
“没想到一次性全办妥了。现在到银行也能办营业执照了!”说起公司注册经过,福州福家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修权感叹不已。过去,申办一家企业,从工商注册、领取营业执照,再到银行开立账户,时间长、手续繁琐。企业办理开户业务需要来回奔波,平均需要2天至7天,耗时又费力。而现在,黄修权在福州自贸片区的银行网点就能领到公司营业执照及银行开户许可证。
同时,福州自贸片区还依托福建省银政通系统,对接福建省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以流程对接、信息共享、电子化改造等方式,推进工商登记与银行开户流程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企业与银行的无缝对接。
福州自贸片区还充分发挥对台区位优势和自贸区试验窗口作用,不断创新两岸合作机制,在推动两岸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方面先行先试。推出20项对台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推动17个服务贸易领域对台开放,率先建立台企资本项下便利化的“白名单”制度,在职称采认、教师聘用等方面率先落实台胞同等待遇。引进设立全国首家台湾社工服务中心和全国首个对台离岸创业基地,七大“两岸三创”基地累计入驻250个台湾青创项目,吸引1625位台湾青年就业创业。
台企瑞虎(国际)幼少儿教育负责人陈家骏是首批入驻片区的台湾青年。为什么选择入驻基地?他表示,一方面是看中了基地的优惠政策,如租金减免、青年创业贷款扶持等,这些将大幅降低创业成本;另一方面,得益于自贸区相关政策,他可以自己当公司法人,公司业务形态也更加丰富。“自贸区政策降低了台商来大陆创业的门槛。”陈家骏说。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表示,福州自贸片区成立5年来,推出一批突破性的改革试点,改革创新红利不断释放,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有力推动区内外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流动高效顺畅,积极发挥对台先行先试作用,不断探索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新路径,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明显加强,充分彰显出其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的“试验田”作用和“桥头堡”功能,为福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数据显示,经过5年的发展,福州片区新增企业3.6万户,注册资本7807亿元。其中,外资1066个,注册资本719亿元;台资415个,注册资本59亿元。福州片区以不到全市千分之三的面积,吸引了全市新增外资、台资企业数的近一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累计1291万标箱,进出口总额累计986亿元,税收累计22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0亿美元。
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梁勇表示,下一步,福州片区将围绕“国家试验田”“制度创新高地”和“种苗圃”等功能,进一步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对标世行标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扶持重点平台做强做优,推进自贸区扩区,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推动自贸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