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介绍,3年来7个自贸试验区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了137项制度创新成果,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唐文弘说:“7个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正在有序推进,同时聚焦市场准入、项目建设、口岸通关、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敢为人先,勇于实践,多项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7个自贸试验区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已达100%,为努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保障供应链通畅作出了贡献。唐文弘表示:“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精准施策,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他们积极出台支持政策,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机制,通过开辟绿色通道、运用信息化手段、提供金融支持、做好法律服务,解决企业防护难、招商难、用工难、融资难等,全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给湖北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湖北自贸试验区充分利用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优势,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精准施策,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华荣说:“推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各项措施,从降本减负、金融支持、产业扶持等多方面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湖北自贸试验区设立10亿元疫情纾困基金,联合各大金融机构建立应急转贷引导基金,减免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费30%,解决企业资金困难,支持自贸试验区医疗物资扩大生产和出口。”
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方面,7个自贸试验区结合地缘特色和文缘特点,推动互联互通,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和东北亚开放合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深入实施。
陕西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西北地区改革开放“排头兵”地位日益突出。陕西省自贸办副主任、省商务厅党组成员翟北秦介绍,2019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2133列、运送货物180.2万吨,居全国第一。今年一季度,“长安号”破阻前行,已开行649列,是去年同期的2.4倍,运送了包括防疫物资在内的5000余种货物,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等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推动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自贸试验区货物进出口总额2476亿元人民币,占全省的7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97亿元,增长25%。
辽宁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桥头堡”效应已初步形成,国资国企改革探索扎实推进。辽宁省自贸办主任、省商务厅厅长宋彦麟说:“3年来,辽宁自贸试验区新增300余家东北亚外资企业入驻。沈阳片区开辟东北亚创新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建设新路径,全国首家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单一窗口’正式上线运行;大连片区搭建中日韩青年的国际双创平台,推进中日经贸产业合作园建设;营口片区充分发挥海铁联运优势,东北亚的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取得成效。”
在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方面,7个自贸试验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聚焦市场主体关注,围绕企业经营和产业链条大胆探索,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聚集。
浙江初步构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油气全产业链体系,累计集聚各类油气企业超过6000家,成为全国油气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浙江省自贸办副主任、省商务厅总经济师朱军表示:“大力引进一批油气产业战略投资者,与上期所开展‘期现合作’,引进霍尼韦尔、BP醋酸等一批重大项目,新增油气企业6000余家,油品交易额年均增长111%,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3%、99%;船用燃料油直供量超400万吨,年均增长57%,跃升为全球第八大加油港,初步形成保税船用燃料油‘舟山价格’。浙江自贸试验区‘不产一滴油’,但在全国乃至全球能源版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河南深入推动跨境电商监管创新,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迅速,郑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口化妆品、保健品跨境电商交易中心,交易额分别占全国的65%和50%。河南省自贸办主任、省商务厅厅长马健表示,推动空中“织天网”、陆上“联地网”、一网“通全球”、海运“达四方”,形成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路”并进的开放通道新优势。“网上丝绸之路”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网络枢纽,首创“1210”通关监管模式并在全国推广,产品通关速度500单/秒,日均处理能力1000万包。
2019年,7个自贸试验区合计新设企业13.4万家,连续3年保持增长势头,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1.13万亿元,占所在省市的17.6%,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62.8亿元,占所在省市的9.2%。
唐文弘表示,今后,这7个自贸试验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做好试验。同时要对标先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围绕各自战略定位继续深化差别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