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旅融合迎来新风口
连日来,海口天堡嘉圆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忙得不可开交。尽管他手头已经运营了3个农旅项目,近期,他又将投资目光投向临高县皇桐镇居仁村的古银瀑布景点,“我们将以旅游景点为依托,注入农业元素,种植葡萄树、打造咖啡厅、引入智能化养殖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海南“三农”建设在自贸港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农村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自贸港建设的成效与成色。《2020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重点培育油气、旅游、互联网、热带高效农业4个千亿级产业。”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做好旅游业、热带高效农业的融合发展,将释放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将对自贸港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事实上,随着自贸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发展机遇不断出现,在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瞄准海南农旅融合新风口。
政策支持 创新土地制度释放新活力
共享农庄是我省发展农旅融合项目的重要载体。自2017年开展共享农庄试点创建以来,目前我省共创建共享农庄试点200家。
此前,让王斌和其他共享农庄负责人感到“困扰”的是,农庄在农村用地上遭遇“尴尬”,由于很多用地手续不完善,农庄在建设民宿、加工产业园时受到掣肘。
“我省‘三块地’(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点状用地改革等政策陆续出台,这意味着农庄经营用地政策越来越明朗,以后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都可以办理确权了。作为企业,可以依靠土地协议向银行申请贷款。”王斌举例说,在海口冯塘绿园共享农庄,农庄里橄榄园占地150亩,点状用地政策的落地,有利于保护橄榄林农业生态,也有利于企业依法依规建设民宿,“农旅融合只有让客人留下来,住下来,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拉动更多的消费,真正地促农增收。”
在海南,一些农旅融合项目已经开始尝到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改革的甜头。
两年前,文昌潭牛镇大庙村吾乡共享农庄还只是一处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吴坤标的破旧老宅。得益于我省“三块地”改革政策,海南梧乡田园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每年3.5万元的租金租下这户老宅建设农庄,农庄生意不错,吴坤标也因获得租金脱了贫。
文昌好圣航天共享农庄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政策,发展航天太空民宿、航天餐饮等多种业态,带动周边村民吃上“旅游饭”。该村被评为海南省首批五星级美丽乡村。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治礼认为,在海南建设自贸港的背景下,海南农业农村发展要以纳入自贸港建设的总盘子做好新定位,要以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围绕服务自贸港建设,整体谋划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推进实施农旅融合和海南乡村振兴战略。
他建议,海南进一步探索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在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适度放宽一般农用地使用范围等方面取得突破,对一些荒地的使用方向,也可以适度放开和探索。
大有可为 “农业+全域旅游”开拓新天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农业大胆地拥抱全域旅游,是海南农业农村发展积极融入自贸港建设的极佳切入口。”张治礼说,未来,海南发展农业不能只停留在扩大生产面积、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农产品品牌层面,还要在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游、购、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将农业功能从单一地提供农产品扩大为提供农业旅游体验。
张治礼曾经多次到中国台湾考察农旅融合项目,他注意到,台湾和海南的农业耕地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农村人口等多方面相似。“不同的是,近年台湾农业从业人员收入结构中,来自一产的比例为23%,77%的收入来自二产和三产。而海南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基本来自一产,即销售农产品所得。可见,我们在农旅融合、促进三产融合上大有可为,在这些方面发力可大大提高海南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