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重庆两地开行了很多中欧班列,我们可以探讨如何加以合作。”在近期召开的四川省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四川省政协委员、商务厅厅长刘欣的一番话透露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两地有关中欧班列的多年竞争格局,正在出现转机。
▲图源川报观察
今年3月,被称为中欧班列(成渝)的两辆班列分别从成都、重庆两地出发,标志着两地中欧班列开行突破1万列。同一天,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与成都市青白江区国际铁路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合作将如何展开?刘欣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关键是推动陆路运输规则创新,比如,共同推进陆海贸易一单制改革等。
利好还在叠加。在近日出炉的2020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推进通关一体化”。刘欣指出,自贸试验区最重要的建设就是贸易通道建设,而中欧班列(成都)的起点恰好位于自贸试验区当中。
合作将提升班列定价权
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源投资四川
“在内陆开放领域,川渝两地一直有一些共同的试验示范内容。”刘欣指出,除中欧班列外,两地同样位于长江上游、均推动长江水运通道建设,并且都提出了打造航空枢纽的目标。
如今,这种单打独斗的局面需要向抱团发展转变。
根据此前战略合作协议,两地在通道口岸互联、产业招商互补、开放创新互享、机制协同互促四个领域定下了20项具体合作内容,比如,在推动班列运行标准逐步统一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两地在货源组织、口岸服务、一体同关、硬件设施等共享合作,联合构建国际供应链体系。同时,还将搭建创新共享平台,共同打通铁路、保税区、口岸的信息壁垒。
在刘欣看来,两地可以探索更多体制机制创新合作的方式。比如,两地可以通过参股等方式,共同投资班列的运营企业。而在与别国签订有关代理和保税中心等方面的合作协议时,两地可以探讨合作机制,“由此能获得更好的定价权”。
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炉,成都与重庆两座城市均被定位为“两端枢纽”。有专家指出,该规划将“强化导向性”,让更多资源向此倾斜,而对于过去各自开行线路的成都与重庆,通过整合线路,形成结转功能和协同效应。
在此基础上,刘欣进一步指出,要在进出口环节上实现有效率的运输,需要提升提货能力,而通过两地互相提供支持,可以共同实现提货能力的提升。“最终我们倡导的是,在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等领域上,能够实现双方的共同运行。”
关注贸易供需关系变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两地商务合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于均提出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两座城市,在疫情影响下,拓展内需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疫情使过去的供需关系产生变化。”刘欣说,“根据我们了解的数据,一些大卖场的营业额下降了,但一些小的便利店营业额反而上升了。在具体门类上,方便食品的需求有了显著增长,以前需要到各个卖场推销产品的供货方,如今提前数天就已经全部预订。”
在新的需求下,城市需要通过新的方式来提振消费。
据刘欣介绍,四川目前的规划是,按照每个季度都有活动、都有主题、都有特色的方式来激活消费需求。比如,由于疫情激发了大众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四川就适时开展了惠民购车节暨汽车下乡活动。此外,其还推动智能家居、特别是健康家居的消费,满足人们对健康卫生领域更高的要求。
除了练好内功,通过寻求合作,亦有助于城市消费的加速恢复。
一个例子体现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会展行业。刘欣认为,过去,成都与重庆分别举行西博会和西洽会,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现在,许多机制性展会开始采取两年一次的办会模式,两座城市可以考虑采取轮流办展,“一边办会时,另一边前往支持办会”。
但更多合作模式仍在探索当中。“我们希望形成清单制的推进方式,贸易、机制上的合作快一点,资本上的合作慢一点,从容易做的开始,尽快形成早期合作收获。”刘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