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传来一则喜讯,该公司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B737-800型客改货改装能力批复,具备该机型客改货STC(补充型号)的改装能力。加上前不久刚刚获得的中国民航局批复,其具备空客A320neo定检大修能力,天津海特的维修能力正迈上新台阶,将迎来更广阔的航空维修发展空间。
近年来,天津先进制造业实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与之相联系的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也是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探索的重点领域。一系列创新举措落地,进一步拓宽了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范围,通关模式持续简化、管理流程不断优化。一个个企业实际“痛点”有效解决,为企业集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激发了保税维修业发展活力。
0200429124134.jpg
保税维修企业
尽享政策红利
受疫情防控影响,航空货运市场与客运市场表现截然相反,处于“爆舱”状态。客改货是天津海特主要业务之一,通过客改货的维修方式可以延长飞机的使用寿命、提高剩余价值。该业务对于飞机结构部位改动大且工艺精度高,是维修领域顶尖水平的体现。
“去年公司在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获批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开展境内外航空保税维修和再制造试点业务,维修业务的发展也由此驶上‘快车道’。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利用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的优势政策,做大做强客改货业务,成为全球航空维修客改货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天津海特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
努力培育产业“大树”,形成前沿新兴产业“森林”。记者了解到,针对保税维修这一领域,去年开始,天津自贸试验区陆续出台了多项境外飞机保税维修的创新政策,直接令区内相关企业受益,直接拉动了这一板块快速发展。
在位于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的庞巴迪天津航空服务中心,一架架飞机停在厂房内,正在进行个性化的维修。“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多项创新政策,令企业直接受益。比如以前境外飞机每次维修后就必须出境,而在新政支持下,现在境外飞机在这里完成维修后,可在继续执飞事先获准但尚未完成的国内航程后再出境,这使我们不仅满足了客户在航程安排上的需求,也为其节省了飞机进出的费用。同时客供辅料免税、保税工具可以监管出区等政策,使我们可以更快的为客户提供飞机紧急地面维修支持,为公司赢得了更多客户,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庞巴迪天津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畅通对记者说,他深刻地感受到自贸试验区政策为产业发展带来的有力变化。
以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链和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壮大发展。“尽管受疫情防控影响,但在全体员工的努力和政府方方面面支持下,我们仍然圆满完成一季度的维修任务,二季度的维修需求业务量仍在持续增长。”畅通表示。
FJ9.jpg
政策制度创新
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保税维修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新兴产业板块,近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在保税维修、再制造制度创新方面持续发力。特别是保税维修再制造试点政策推出以来,得到了相关企业的积极响应,实现了政策落地,对企业提升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截至去年底,累计落户60多个航空、船舶制造维修及培训机构等项目,有效巩固了天津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和再制造行业优势,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维修产业国际竞争力。
“在保税维修、再制造的制度设计方面,天津自贸试验区走了关键的三步棋。”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滨海新区副区长、创新发展局局长张忠东在商务部召开的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5周年网上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第一步是印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实施办法》,将业务范围拓展至高技术、高附加值并符合环保要求的航空、船舶、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领域;第二步是出台了《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支持和鼓励航空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规范和指导企业适用保税维修再制造政策的若干意见》两个指导和规范性文件,在简化通关模式、优化管理流程、解决企业实际痛点等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第三步是天津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涉及监管模式创新、扩大维修范围、建设交易流转平台等创新方向,进一步扩大企业受益面,提升产业发展活力。”
而在解决企业和产业痛点的过程中,天津自贸试验区也总结出境外飞机航程内保税维修绿色通道、飞机保税状态购入部件及耗材等9种保税维修再制造的创新模式,经专业机构评估,具备可复制推广价值。这些有效的做法,解决了涵盖飞机维修、“客改货”、部件延伸维修、适航性检测、信用评定和保税仓储等十方面的创新需求。为了令企业更详细地了解这一板块,近期天津自贸区机场片区相关负责人网络开讲,详解航空保税维修再制造措施。
“下一步,天津自贸试验区还将通过探索开展境外飞机保税拆解和医学影像设备保税维修再制造等业务,推动保税维修再制造新业态向更多行业和更深层次发展。”张忠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