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明显高于去年”。融资租赁作为集融资与融物为一体的金融工具,近年来,已经成为服务实体经济、推进国民经济产融结合的中坚力量,同时在推动特殊区域创新升级、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销售服务中心方面体现出重要作用。
作为租赁产业全面与国际接轨的典型城市,天津市的租赁产业聚集效已逐步显现。目前全球排名前25位的飞机租赁公司中一半以上已在天津开展业务,累计交付飞机超过1200架。
截止到2020年3月底,天津聚集租赁公司约3400家,累计注册资本金约4500亿元人民币。从去年的存量规模来看,天津的飞机、船舶租赁业务在全国占比超过80%。去年全年天津海关办理融资租赁业务181票,涉及飞机、海洋石油钻井平台、飞机发动机等,累计货值701.64亿元人民币。天津已成为世界第二,全国第一的租赁产业聚集地。
能够持续保持租赁产业规模和质量的全国领先水平,甚至租赁业金融改革创新实现多个全国“首单”和“第一”,离不开天津市便捷高效的口岸监管服务。据了解,其中天津口岸推出的三项创新监管模式组合拳,成功解决了融资租赁业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现了融资租赁业务的战略性突破。
天津海关推出的第一项创新工作是异地委托监管模式创新。这一项工作主要在于优化了海关的物流监管流程。
据天津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融资租赁业务的租赁标的物主要是飞机、船舶等大型设备,而这些大型设备运输成本极高。按原有的海关监管规定,大型设备必须实际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完成海关监管手续后,才能运至实际使用地。在创新监管模式下,通过海关间的联系配合,能够实现飞机按企业的实际需求直接运至实际使用地。初步测算,一架飞机可节省企业运输经营成本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第二项创新工作是开展租赁资产交易业务监管模式创新。租赁资产交易为租赁合同执行中承租企业不发生变化、租赁企业发生变更的一种业务模式。以往,该业务必须要飞机等租赁标的物实际出境再回到国内,会产生巨额成本,导致该业务始终未能开展。
天津海关经过充分调研,创新性地提出通过申报保税核注清单的方式完成租赁企业间和租赁企业与境外租赁企业间发生“租赁资产交易”的海关监管流程,既可有效避免再次提交进口许可证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企业收付汇和后续租赁合同变更的问题。该项业务的创新可以增强国内租赁资产的流动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环境。
第三项工作是开展差异化担保制度。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企业需要向海关提供担保,需要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差异化担保制度是通过对企业进行风险研判,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适用不同的担保额度,实现了诚信守法便利、失信违法惩戒。
天津航空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海关的差异化担保制度,真正为我们大大减轻了资金压力。以进口租赁一架空客A320飞机为例,信用良好的企业可以按海关规定的金额--约160万元人民币提供税款担保,比全额征保的情况下减少了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资金占用,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