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跨国制造业企业集聚的优势,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以发展离岸贸易驱动实体经济创新和产业升级。记者近日从苏州自贸片区综合协调局获悉,今年1月至5月,苏州自贸片区的实施地苏州工业园区已有24家企业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已达去年开展业务企业数的85.7%;收付汇业务规模达1.42亿美元,同口径统计业务规模达去年全年的63%。
离岸贸易是指本国(地区)的商业机构提供的货物直接由关境外的生产地运送到客户,而不经过该商业机构所在国家(地区)的一种贸易模式,其最大特点是货物流、资金流、订单流“三流分离”,是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分段化和贸易专业化分工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形式,离岸贸易是区域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代表了区域国际市场竞争力和配置全球市场资源的能力。新加坡和香港正是凭借优越的营商环境、要素禀赋和发展眼光,成为国际知名的离岸贸易中心。
“对企业而言,开展离岸贸易可将订单和贸易结算功能配置在本地,有助于提升其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贸易话语权。跨国公司更是能凭借这一模式,提升其在集团中的地位。”据苏州自贸片区综合协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离岸贸易的企业专注于核心环节,会将其他非核心环节进行外包,可推动资讯服务、代理服务、贸易融资、结算和保险服务、物流仓储服务等大量商业领域的不断细分,推动相关服务贸易发展。
苏州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以来,围绕“一区四高地”的建设目标,坚持“探路、引领、突围”的使命,聚焦园区跨国制造业企业集聚和自贸片区制度创新的优势,积极鼓励、引导区内制造业企业衍生开展离岸转手买卖,打造有制造业底色的离岸贸易集聚地。同时,外管部门积极支持跨境结算收付汇业务并给予便利。目前,苏州市外汇管理局支持银行在满足展业三原则条件下发展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的离岸贸易收付汇业务,强化事前行为监管向事后主体监管的转化,为制造业企业衍生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创造了良好环境。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促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首次提出支持设立离岸贸易结算总部机构,从政策上明确给予“红利”。据悉,国际离岸贸易模式多样,园区制造业企业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离岸贸易模式大致有供应链整合、销售中心“两头在外”和进(出)境离岸贸易三种模式。其中,供应链整合模式作为有效撬动园区外资制造业转型的“支点”,具有明显的园区特色。在该模式下,园区制造业企业凭借产品竞争力抓住供应链制高点,以一般贸易方式向境外客户销售本企业核心产品,并从境外供应商采购配套设备或相关配件,由配件供应商直接发货至客户,并在客户处完成最终组装,相关配件销售均通过离岸贸易方式进行结算。(记者 董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