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岂止在江南!看南京,最近的未来在江北,看江北,最优的创新在中央商务区。站在南京首位度下思考,坐拥“双区叠加”优势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如春笋新生,起步就是要与世界同步。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聚力聚焦拥江发展理念,一个绚烂多彩、多翼发展、健康活力的“南京新主城”蓝图正在描绘,一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自贸之路正被七彩之光奋力照亮。
科技之光,打造创新科技引领新高地
说干就是真干,仅仅46天,剑桥大学在中国唯一冠名的科技创新中心就实现主体建筑封顶。这是剑桥大学创立800多年来首次在英国境外设立的合作研究机构,刷新了南京与世界级科技创新平台携手同行的新面貌。作为中央商务区重大科技创新综合载体,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将针对一系列技术开展研究,涵盖国际化高端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学术交流、教育培训,是江北新区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典范。
创新是这座“南京新主城”的主题词,也是中央商务区团队的永恒追求。一个兼具服务、教育、娱乐、商业、居住、交流等功能的“121”创新社区,从中央商务区破土而出。“121”未来医疗创新社区,总体发展目标为江北新区基因之城健康服务产业示范区的先行区,是以“产学研”一体化为特色的国际性科技社区。“121”扬子江国际基金特色社区,以基金为推动力,助推中央商务区建设“龙头企业+初创企业+研发机构”创新组合模式。
生命之光,释放大健康产业发展新动能
热火朝天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央商务区瞄准精准医疗,着力打造“医教研康养”聚合发展的健康服务地标。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医学研究院、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医学中心、瑞典医疗健康发展中心、南丁格尔护理学院等一批国外高端医疗健康服务资源在此汇聚。通过引进全球高端研究与教育资源,推动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学临床深度融合,在短期内形成学科建设、医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高地。
中央商务区将持续构建以医护康养住全景式健康服务体系和医教研药械一体化转化体系作为区域产业发展和功能提升的支撑,全面推进“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学临床”三位一体发展,全面建设精准医疗“三中心一高地”,打造精准医疗创新和服务高地,形成高水平健康服务体系和研发创新体系,积极探索建设具有国际水准和国际影响力的健康服务产业示范区。
财富之光,增添新金融产业发展新引擎
金融中心在哪里,城市未来的巅峰就在哪里。作为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建设的主战场,中央商务区抢抓发展机遇,启动引擎开足马力,全力迈进发展快车道。中央商务区依托银行保险、金融科技、资管基金、智能财富管理聚力打造“新金融中心”的启航区—扬子江新金融示范区,着力构建涵盖“融资+投资+保险”为一体的绿色金融产业示范,切实为金融创新产业集聚、产融互相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示范区内,赛仕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汇承科技(同城票据网)、南京数字金融产业研究院、易九支付等一批金融科技创新机构落地;人力资源、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金融配套服务机构进驻20余家,落地产业基金20余只,基金认缴规模已超100亿元。
绿色之光,树立创建绿色发展新地标
中央商务区以生态保护、文化彰显、交通改善、活力提升和景观优化为原则,打造新区的门户形象,大力推进低碳发展、循环经济,持续构建宜商宜居的绿色示范区。人才公寓,地下空间,海绵城市……,这些国际化的城市场景,如今在中央商务区这片土地上都将成为现实。
作为江苏省首个木结构“近零碳”建筑,人才公寓房屋顶面将嵌入数千块光伏玻璃,每年可发电24.1万度;总规模480万平方米的“城市倒影”地下空间,地上高楼高耸入云、地下空间八街九陌,包括综合管廊、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场、地下公共空间、地下宝库,以及四条地铁区间段落和换乘点;起于长江止于老山,总长7.5公里总占地面积约88公顷的青龙绿带,作为江北新区核心区主要公园绿地系统深入践行“海绵城市”新理念,倡导把水留下、涵养水源,再通过水生植物净化作用,形成干净的水循环利用。
记忆之光,点燃激情燃烧岁月新面貌
长江北岸,有一座英式的建筑,建于1908年的它是我国唯一完整保留的“百年老火车站”,朱自清笔下父亲过月台时的背影,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停放处所建的“中山停灵台”,还有充满民国建筑风貌的候车大楼、售票处、雨廊、月台都是浦口火车站尘封的历史记忆。吹去历史的尘埃,经历了近代社会历史沧桑巨变的火车站,如今正以崭新的风貌拥抱新时代。
目前,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浦口火车站周边的拆迁工作正在持续进行,在坚持长江大保护的绿色开发理念、保护并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多元功能及适宜的开发强度的原则下,将浦口火车站打造成为具有民国特色铁路文化承载区、人文底蕴丰富的滨江风光带重要旅游线路节点,力争成为南京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历史文化景区,让这座百年老火车站重获新生,拥有崭新的面貌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