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行走在自贸区烟台片区,阵阵“新风”扑面而来——
制度之新,一年来,凝练总结上报创新案例23项,全省或全国首创率超过60%,体制机制焕然一新;
项目之新,一个个“硬核”项目加速推进,全面落地开花,“蓝色、高端、新兴”的发展导向更加突出;
环境之新,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城市品质深度提升,一个开放、包容、靓丽的现代化滨海新区呼之欲出。
如果驻足这里深刻思量,会发现锻造出眼前这新气象的,恰是一个个有担当、有梦想、敢于逐潮的“追梦人”。
深植“五种基因”
扛起烟台片区使命担当
在自贸区采访,记者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开发区是奋斗者的舞台,也是干事创业的最好平台。作为开发区的干部,一定要珍惜岗位、珍惜平台,展现不一样的特质、不一样的作为。
何为“不一样的特质”?从几位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中可窥豹一斑。
采访当天一大早,记者就遇到了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鞠锦源。“走路带风”的他边接电话边走进办公室,拿起桌面上的一个本子就又开始打电话。
从事招商工作21年,鞠锦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上班在笔记本上列一张明细,上半部分是“昨天遗留问题安排”,下半部分是“今天要做什么”,以此为据,挨项工作落实,绝不含糊。
在他办公室入门一侧的白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项目名字:
智能装备中心——德国医院项目、海外直升机项目、工业智能机器人项目、美国医学诊断检测项目、智能芯片项目……
现代服务业中心——安源水产香港上市、海工租赁项目、创新科技园……
国际合作中心——招商思路四个方面、招商目标、参与大项目洽谈学习谈判技巧……
“这是我对分管处室近期工作的设想和打算,‘项目上墙’让自己随时能看到正在做的工作,完成一项划掉一项,有新的再填充进来,形成一个动态。”鞠锦源告诉记者,这是一个项目为王的时代,开发区更是举全区之力,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名“招商人”,必须要有格局、有魄力、有激情,始终保持开放型思维,勇当开路先锋,久久为功,干事成事。
今年4月,俄罗斯最大医疗器械企业艾佳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落子”开发区,引来各方关注。不为外界所知的是,开发区招商局获知这个项目线索时,已有南方和省内的三个城市在和俄方接洽,又适逢疫情,沟通联系“难上加难”。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招商部门成立专门团队,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向俄罗斯投资方全方位、立体式介绍开发区投资环境,打消对方疑虑,为俄方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尤其是得知俄方疫情严重、防护物资紧缺后,招商团队多方筹措,积极援助,更大大增加了投资方的信心,最终在这场四个城市的较量中胜出。
“不争第一就是混。自贸区建设事关长远,我们混不得。”鞠锦源字字铿锵地说。
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管委会综合部负责人谭颖,是个身材娇小、语速很快的“辣妹子”。
这股“辣”劲,格外体现在她对工作的“拼劲儿”。用谭颖自己的话说,“干自贸区是一个特别有嚼头的活儿,舞台很大,挑战也很多。我们一定要有闯劲儿,要时刻保持争第一的心态。要做,就做到最好。”
今年3月份,有一家外商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打算落户自贸烟台片区,对于这样一个新事物,当时还没有很明确的注册标准和流程。不想放弃的谭颖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反复与省人社厅、省商务厅、人社部、商务部沟通,“走了不少弯路,打了无数个电话,嗓子都肿了。”最终,省人社厅给予回复,可以在自贸区设立此类机构。4月9日,我省首家外商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筹建)在烟台自贸区获批,成为省内自贸改革先行先试的典范。
……
类似迎难而上、 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例子,在自贸区党员干部身上数不胜数,几成常态。
何为“不一样的作为”?
无须赘述。自去年8月31日挂牌运行以来,自贸区烟台片区奋楫起航,不舍昼夜,一系列“看不见”的规划和看得见的变化,在这片热土上酝酿、发生、定格、升腾。从自贸创谷到国际贸易中心,从国际生物药谷到八角湾中央创新区,从城市品质到体制机制创新,记者采访所到之处,满眼皆是生机与活力。
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自贸区烟台片区管委主任牟树青这样“定义”开发区的党员干部:“在开发区工作,我们要重点强化五组基因,即遇事敢想、敢闯、敢干,谋事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 干事善创新、有创意、会创造,成事有魄力、有活力、有毅力,做人有勇气、有虎气、讲大气”。
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不惧挑战、知重负重、勇于担当的自贸区干部群体像。
不一样的“战场”,呼唤不一样的使命担当。眼下,开发区全区正以赴长三角考察学习为契机,开展深植“五种基因”大讨论,力求思想再解放,境界再提升,措施再精准,开创自贸区烟台片区建设的新局面。
汇聚高端人才
迸发引才“强磁”
竞速自贸新时代,人才的力量尤为重要。
“人才是最为需要、最为紧缺的战略资源。自贸区的产业布局和战略定位已然清晰,对人才的需求无疑是‘跨越式’的。”自贸区烟台片区人才办主任陈政坦言。
一年来,一系列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聚才引智“大动作”,在烟台片区陆续展开:
顶层设计上,出台《“八角湾英才”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创新创业载体管理办法》《促进技术转移转化管理办法》等系列扶持政策,对人才创新创业、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全程、有效的政策保障。
人才招引上,突出品牌导向,发力高端。围绕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十大产业集群,举办30余场大型人才对接交流活动,2000多名高层次人才来区对接,达成合作意向100余项。今年疫情期间,通过网络“云平台”举办了二十多场线上招聘会,打造招才引智“云平台”。
人才服务上,在全国新设的6个自贸试验区中率先成立国际人才集团,建立全链条全方位人才服务模式,构筑自贸区创新创业新业态。
要素支持上,打造“金融+政务+法务”闭环, 设立5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为33家企业发放“科信贷”1.2亿元;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资机构,已有各类基金177支,规模1300多亿元,为处于不同创业期的企业提供资本支撑……
一组亮眼的数字,足以佐证开发区汇聚人才的 “强磁效应”:去年,引育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0人,全职引进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首开烟台市与诺奖获得者合作先河。全区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260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60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40件。
烟台一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良,是国内最早从事键合丝行业的顶级专家。聚焦新材料键合银丝,林良带领团队攻坚研发“键合银丝替代金丝”技术,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便拿到自主知识产权,比国外行业龙头企业足足早了5年。
技术一经推出,全球为之惊艳。上海等南方发达城市和国外公司纷纷向团队抛出“橄榄枝”。但林良更为看重的,是开发区优质的发展环境,决定将生产线建设放在烟台。“开发区的领导没有架子,真心实意为企业做实事。这里的产业格局、投融资环境非常适合企业发展。”林良说,创业以来,开发区管委和各部门不仅主动为企业申报瞪羚企业、申领各项政府补贴、解决生产厂房,更是主动掏钱为企业扩大生产代建厂房,规划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眼下,以烟台一诺微电子产业研究院为先导基地的烟台半导体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园区内将聚集一批国内外相关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龙头企业,实现自贸区烟台片区半导体产业企业集群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集成创新、科研成果转化、重大研发项目的产业化,对烟台乃至全省半导体微电子产业提供引领和支撑。
不仅仅是林良。一大批有技术、有激情的高层次人才,正成为创新创业的主角,为自贸区烟台片区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澎湃活力。
“人才工作是蓝海,创新永无止境。人才工作具有先导性,必须大胆想、大胆闯、大胆干。”烟台业达国际人才集团副总经理崔荣坤受访时如是表示。
将海内外英才集聚到开发区后,一系列平台还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目前,开发区依托八角湾中央创新区、海洋经济创新区、业达智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四大板块,引入中科院育成中心、华为智能中心等高端科研机构和产教融合机构,大力拓展人才事业平台。针对海外人才,设立加拿大生物科创中心、中韩科创孵化合作基地、中俄海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海外人才来区创新创业的“大本营”。同时,鼓励企业设立科研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去年以来全区新增创新平台1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3个,目前拥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27个。
企业家星光熠熠
梦想从这起航
时间,回到今年3月19日上午。
在当天召开的“竞速自贸新时代、打造开放新高地”攻坚动员大会上,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拿到了扎根烟台开发区创业20年优秀企业、扎根烟台开发区创业20年特殊贡献企业家、2019年度全区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2019年度烟台开发区功勋人物四个奖项。
“奖项是对企业过去一年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新一年的鼓劲。”公司总经理迟海平说,泰和新材是第一批进驻开发区的企业,也是开发区第一家上市公司。在开发区管委的支持帮助下,公司先后填补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芳纶纸四大高分子新材料国内空白,随着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的挂牌,公司未来发展的空间更大了,信心更足了。
对杰出企业和企业家的培育和奖励,开发区历来不遗余力。已经设立17年的“牡丹花奖”,根据企业产值规模,分设金花奖、银花奖、铜花奖三个奖项,企业法人代表将一次性得到50万、25万和5万元的奖励及金、银、铜制奖杯。截至目前,已有百余企业获此奖励。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特别设置了扎根开发区20年企业及企业家奖励。动员大会上,30家优秀企业和23名优秀企业家获得表彰,成为自贸区烟台片区加速发展的“天空中最亮的星”。“在开发区加速迈向自贸新时代的历史交汇期,工委管委对扎根开发区创业二十年的优秀企业和特殊贡献企业家进行评选和表彰,希望借此唤起全区干事创业的热情,形成自贸区建设的又一高潮。”开发区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作为伴随开发区共同成长的本土企业,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逐步成长为世界第一大高端液晶材料供应商,拥有国内最先进的OLED全产业链自主创新平台。“万润发展至今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工委管委为企业成长、技术进步所做的前瞻性谋划,也离不开工委管委为企业所营造的‘亲’‘清’政商关系和‘快’‘简’政务服务。”董事长赵凤岐深有感触地表示,面对自贸区带来的新机遇,万润将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不断扩大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为自贸区烟台片区发展增添“万润光彩”。
短短一年多时间,攻克工业4.0最难攻关的课题工业数据采集技术,拥有相关知识产权与专利50余项——同样成长于开发区的山东恒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堪称工业互联网的黑马。“从创业至今,开发区主要领导及发改、人社等部门对恒远给予了大力支持。”总经理张永文说,这里对技术研发、科创平台等的支持政策很到位,堪称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的沃土。特别是自贸区挂牌以来,公司能够在更高层次上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客户对接,实现了快速发展。
今年7月,恒远科技与中国电信、哈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开创互联网孵化产业园共同成立烟台首个5G+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与中国电信上海理想产业集团公司、开发区管委共同成立5G+工业互联网(烟台)产业研发中心。站在自贸区获批一周年的重要节点上,张永文说,他和团队对发展前景更有信心、更具期待。
优秀企业与企业家层出不穷,激发起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活力。今年,开发区大力实施产业能级、项目投资、创新驱动、城市品质、营商环境五大跨越提升计划,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势能。“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决胜‘三年大提升’、冲刺2024年建区40周年目标的关键之年。”牟树青表示,全区上下将继续抢抓自贸区建设新机遇,瞄准“建设烟台市现代化滨海新区”的战略目标,全力推进十大“牛鼻子”工程,推动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跃升,用奋斗致敬过去,用实干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