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刊文,对日前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全面解读。
《意见》提出了天津港的具体建设目标:到2025年,天津作为北方国际航运枢纽的地位更加凸显,国际航运中心排名进入前20位,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00万标箱;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智慧绿色、安全高效、繁荣创新、港城融合的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天津港成为世界一流港口,国际航运中心排名进一步提升,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3000万标箱。
1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同时明确了天津港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支撑和服务“一带一路”重要支点的战略定位。
作为承担天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功能的核心区,自挂牌以来至2020年2月底,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外资企业2707户,实际利用外资达100.17亿美元,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1029.23亿元人民币;自挂牌以来至2020年5月,区内主体新开立本外币账户8.5万个,办理跨境收支2219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4346亿元。
挂牌五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积极扩展全球“朋友圈”,勇担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任,经验成绩斐然。
巩固融资租赁“金字招牌”
依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天津自贸试验区的规划,赋予了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承担重点发展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的功能。自贸区正式挂牌运行以来,东疆片区牢牢把握融资租赁这一“金字招牌”,并结合战略定位和自身差异化现状,提出了打造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目标。
东疆片区近年持续推进租赁业配套制度政策创新,当好“专家+管家”,推出了租赁业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融资租赁发展指数等一揽子举措,着力解决片区内企业所面临的解决离岸租赁业务中贸易真实性审核、异地委托监管、租赁设备无法入区、合作对象信用难以核实等难题。
融资租赁展厅.jpg
一揽子服务租赁业措施落实后的效果显著。据统计,仅2019年全年,新增租赁资产就超过100亿美元。截至今年3月,东疆已经完成了1609架飞机,121台飞机发动机,194艘国际船舶,22座海工结构物租赁,飞机、船舶、海工设备租赁资产累计约945.52亿美元,跨境租赁业务占全国的80%以上。此外,东疆还进行“融资租赁+X”试点探索,片区内的常有好车、中北汽车等首批5家二手车出口企业,完成全国首单二手商用车出口、首单“融资租赁+汽车出口”业务。在片区外,东疆促成全国13个海关进口租赁飞机跨关区联动监管,为口岸通关监管提供了“东疆经验”。
7月15日,天津市委书记、天津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鸿忠在东疆调研时,强调“巩固拓展融资租赁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生态,吸引更多高端优质租赁企业聚集,打造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打造国家竞争力”。两周后的7月29日,东疆管委会与天津海事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东疆发展船舶海工租赁产业。与此同时,进口保税租赁、离岸租赁、资产包租赁等四十多种租赁业务模式也在东疆不断落地,引领推动中国租赁产业发展。
立足京津冀打造“一带一路”黄金支点
位于区内的天津港首农食品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春节后第一时间便投入复工复产,3月初已实现日均出入库100吨生鲜食品,有力供应京津冀地区。
高效便捷的口岸监管环境、优良的冷链仓储硬件条件、深耕京津冀和北方市场、2019年冻肉进口量占全国30%以上,成就了天津自贸区保障京津冀地区冷链生鲜品供应的底气。
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京津冀三省市联合制定了《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规划》,在总体规划布局上,天津市承担一系列区域性冷链物流功能,扶持冷链物流企业继续为京津冀供应链提供服务。“依托港口优势,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将加快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将通过加强管理机制,完善产业链,优化市场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引导和培育有实力的全球冷链物流企业在东疆做大做强。”中国(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主任沈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