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天津自贸区,了解滨海新区”“以后还要多来天津自贸区,了解更多改革创新故事”……8月25日,“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启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等中央新闻网站,本市主要媒体深入天津自贸试验区,走进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天津)有限公司、中心商务片区政务服务中心、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等地,亲身感受天津自贸区的发展新脉动。
作为此次主题活动的首站,“大国重器”——盾构机的探秘之旅备受关注。在位于东疆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天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多台盾构机正在生产组装中。目前,企业平均年产隧道掘进机、再制造整机及相关零部件50余台套,而中国出口非洲大陆首台盾构机也是在这里成功下线。“对于天津自贸区,我原本认为自己很了解,但这次我发现其实滨海新区和天津自贸区还有很多新亮点,例如中铁装备生产的‘大国重器’从东疆出口到‘一带一路’国家。”参加“行走自贸区”主题活动的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首席记者杨成感触颇多。“我以后肯定要多来天津自贸区,多撰写出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让世界更了解滨海新区,了解天津自贸区。”
在“放管服”、投资、贸易、金融、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系统集成式创新,大胆闯、大胆试,天津自贸区带来的开放看得见、摸得着。“近年来东疆陆续推出电子营业执照、无车承运、跨境飞机租赁资产交易、保税仓单质押融资、企业开办一窗通、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等多项政策创新应用试点,促进各项政策创新压力测试的同时,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创新首发应用优势。”东疆自贸片区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中心商务片区发挥“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积极推动商业保理等产业发展,助力创新创业主体发展。“通过集中采访活动,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天津自贸区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先行先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人民网天津频道陶建表示,希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让天津自贸区的经验做法让更多人了解。
随着自贸红利加速释放,企业活力也在持续迸发。“中企云链这几年公司发展速度非常快,平台整体业务规模基本上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在增长。”在天津自贸区经营4年多的云链(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白育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享受到自贸红利的企业可不仅中企云链一家。位于天津机场片区的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干线飞机大修、改装服务、B737NG客改货、飞机拆解等服务。此前企业获批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开展境内外航空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保税维修政策的实施,为航空企业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聚集形成规模效应奠定政策基础和有效支撑,未来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航空领域企业入驻这片航空产业发展热土。”天津海特负责人表示,目前境外飞机从国内其他MRO来天津海特执行维修改装业务,可以不再额外调机至境外,可采用形式申报,只做形式进出口,不仅节省调机时间以及通关时间,也节省调机成本。
发挥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为区域谋发展中探索新路径,天津自贸区交出一份漂亮答卷。挂牌五年来,累计实施428项制度创新措施,向全国复制推广37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向全市和相关区域复制推广230项经验案例,发布65个金融创新案例,形成改革可复制的“天津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