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新松机器人智慧产业园项目在天津自贸区机场片区新松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启动
新松机器人智慧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由两个生产车间和一栋综合研发楼组成,用于开展工业机器人研发、创新、中试、生产制造及机器人集成应用。
事实上,早在2019年2月,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下称“天津新松”)就于天津自贸区内注册成立,并提出以天津自贸区为载体,打造工业机器人全国性总部的目标。按照计划,天津新松未来年产能将达到2万台套,年产值可达30亿元。
新松公司在天津投资的不断加码和升级,只是天津自贸区智能科技产业加速集聚的案例之一。
近年来,天津自贸区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助力天津新松、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智能科技企业在当地快速成长。目前,智能科技产业占滨海新区的工业比重超过30%,已成为带动当地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主要引擎。
工业机器人全国总部
8月17日上午,在天津自贸区机场片区,几台大型设备正在不知疲倦地有序运行。这是刚刚启动建设的新松机器人智慧产业园项目所在地。
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市场总监吕忠伟表示,占地面积达6.2万平方米地新松机器人智慧产业园项目,由两个生产车间和一栋综合研发楼组成,用于开展工业机器人研发、创新、中试、生产制造及机器人集成应用,一期项目将于明年5月建成。
在天津新松公司的展厅屏幕上,两个智能机器人分别对零件喷漆、装配和弧焊进行协同作业。各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以及灵活自如的机械臂和智能化的识别检测系统,让人们对“智能”二字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通过3D扫描,工业机器人就像长了眼睛,知道焊接缝隙在哪里,发生多少偏移,从而实现精准定位、精准操控。”吕忠伟介绍说,新松集团在机场片区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导,提供智能制造技术与服务。自从落户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天津已成为辐射京津冀的区域中心,成为新松集团在全国布局的重要一环。
按照计划,新松机器人智慧产业园项目建成投用后,天津新松将成为集工业机器人基础研发、性能测试、批量生产及行业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全产业价值链供应商,并通过工业机器人智能开发平台、新松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平台和新松智慧远程运维平台为客户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打造以机器人产业链为基础、以先进机器人技术为核心,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基地。
智能应用加速落地
在智能科技产业快速集聚的同时,智能制造的应用也在天津自贸区加速落地,创下可供复制和借鉴的样板间。
位于天津自贸区东疆片区的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到港、装卸、场内运输……繁忙的景象里却很少看到工作人员的身影——管理操作的大脑,在码头的控制中心,实时画面对应的各类即时更新的数据,让整个港口的运作高效且智能。
在这里,全长2300米的码头岸线,具有20万吨级专业化集装箱船接卸能力,能够满足世界上所有在航大型集装箱船舶的接卸。
天津港太平洋国际公司党委书记陈涛表示,目前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正大力推行自动化升级改造,现在大部分操作人员在指挥室里就可以调动码头上的装卸设备。
“过去,集装箱岸边装卸桥都由司机人工操作,岸桥司机需要蹲坐在离地面46米高的狭小驾驶舱里,凭经验判断位置操作。长时间弓着腰,很多司机会出现颈椎、腰椎损伤。如今通过部分岸桥、场桥的远程自动化改造,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就能操作,采取最优轨迹完成集装箱装卸。再也不用猫着腰干活了,精准度也更高了。”陈涛说。
随着装卸操作越来越便捷,港口装卸货效率明显提升,场桥司机的队伍中也开始出现了女性员工的身影。
据天津港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黄琦说,集装箱码头的远程操控,原本都是男性员工到小车上去操作,但现在已经实现了在室内集控操控,女员工一个人可以远程操控5台岸桥。
集团甚至出现了一个有名的“巾帼班”,场桥女司机们在中央控制室,通过两块屏幕就能监控整个作业流程,操作只需操纵杆和鼠标。正常流程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只需要几秒钟安全确认,就可以同时监控所有场桥的工作。
随着天津自贸区智慧港口建设的提速,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正在替代码头上的人工操作,为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的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产业集聚背后的服务
2019年10月,天津新松在天津自贸区生产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正式下线,实现当年注册、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跑出了项目落地的“天津速度”。
如此速度和高效的背后,离不开天津自贸区不断创新的政府服务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让我来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这句悬挂在天津自贸区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中央的话,也成为天津自贸区对于每一家企业的承诺。
8月17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天津自贸试验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徐斐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详细介绍了“一企一证”综合改革、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最简告知承诺制等各类行政审批制度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并明确表态:“今天请各位企业家来,就是想让大家提出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现场马上协调解决。”
在7月28日举行的滨海新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徐斐表示,2019年以来,天津自贸区三片区所在的滨海新区实施一系列落实《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工作举措,单就“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协调机制”这一款内容,从去年9月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协调小组,到今年4月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将驻区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纳入联席会,协调解决企业全周期面临的营商环境问题。此次更是建立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可以说滨海新区对营商环境建设在原有高度重视的基础上,再次升级加力。
“为了保证顶层设计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我们先后赴上海和广州学习先进经验,组织多场企业家座谈会和营商环境监督员交流会,充分了解企业的诉求和建议。”徐斐表示。
“我们还将能够量化的内容尽可能量化,按照‘跳一跳才能够着’的原则,高标准制定《2020行动计划》,倒逼各部门真正做到压缩时限、减少环节,不断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徐斐这样说。
目前,《2020行动计划》中的电力报装环节、跨境贸易通关时间和成本等13个指标的量化目标均为全国领先水平,不动产登记时间、投资项目审批等26处量化目标则为整个天津市的最高标准。
这些不断细化和落实到位的措施与服务,成为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在天津自贸区落地、深耕并辐射到更大领域的“定心丸”和强大后盾。